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189.247
  • 學位論文

地方派系對地方選舉影響之研究---以中和市第六、七屆市長選舉為例

指導教授 : 黃人傑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選擇以外來人口多以及都市化程度高並且地方派系仍然十分活躍的中和市為個案,並且以第六屆及第七屆市長選舉為觀察點,希望能藉由本研究來補充過去研究資料的不足。 研究發現:中和市傳統上有三大派系,而且中和市的地方勢力從日治時代到現在一直都由三大派系所掌握,關於地方派系的形成學者們有兩種基本的看法:一種是由於傳統人際關係網路,受到選舉激化自然產生。另一個論點是與國民黨有關,透過侍從主義恩護關係造成地方派系的對立,中和市的地方派系的形成是以宗親、家族的結合有關,應該屬於前者。長期以來中和市長一職也都由地方派系所壟斷。可以發現地方派系依然在綿密的人際關係網絡下,掌握地方上主要的政治、經濟等職位。 另外從研究中也發現:中和市地方派系的影響力並沒有式微。如果以全台北縣的角度來看,地方派系會逐漸被外來人口、大選區、高投票率的影響逐漸式微,但這幾項因素並不意味著派系會因此而式微,若以中和市的角度來看,派系的影響力卻又無所不在,因為當選門檻低,加上這幾項選舉的投票率都低,只要有地方派系的支持,當選的機會很大這和學者們的觀點有點不同。

參考文獻


王振寰(1993),〈台灣新政商觀系的形成與政治轉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四期,頁123-163。
杜慶承(2002),《政黨輪替對地方派系的影響─彰化縣之個案研究》,
高永光(2000),《城鄉差距與地方派系影響力之研究─1988年台北縣議員與鄉鎮市長選舉個案分析》,<選舉研究>,第七卷,第一期,頁53-85。
梁漱溟(1982),《中國文化要義》,台北:里仁。
趙永茂(1986),〈台灣地方派系的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的關係〉,

被引用紀錄


黃國虹(2011)。臺灣第三勢力之空間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052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