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0.1.239
  • 學位論文

竊盜犯罪行為成因之研究:自我控制與社會學習理論觀點之驗證

The study on the cause of theft offending: A test of Self Control Theory and Social Learning Theory

指導教授 : 楊士隆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竊盜犯罪行為成因,運用社會學習理論與自我控制理論三者之間關聯性。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中監獄、雲林監獄與嘉義監獄竊盜犯罪之受刑人作為研究對象,有效分析樣本共442位。研究調查結果發現:竊盜犯罪者基本人口特性以三十歲以上、國中教育程度為多數,此外在入監前已有固定工作,每月平均月收入為三萬元以上未滿四萬元者為多。調查竊盜類型車輛竊盜、侵入性竊盜、保險櫃、自動提款機竊盜、非侵入性竊盜四項中以車輛竊盜占絕大多數。根據調查發現竊盜犯罪動機為缺錢使用,偷竊物品變賣換取金錢為最多,其次為代步使用和提供其他犯罪之用。在前科紀錄方面將近九成有前科紀錄,在前科方面以竊盜犯罪為大宗,而在第一次竊盜受誰影響統計結果發現七成以上多受「朋友」影響而進行犯罪。另外在犯案地點之選擇上多選擇離家遠、附近人煙稀少、附近商家稀少、住宅居多、少有警察或其他人巡邏之場所、監視器稀少,除此之外偷竊地點多有隱密的窄巷可供出入。社會學習理論與竊盜犯罪行為具有關聯,其中以差別接觸因素最為顯著。自我控制理論與竊盜犯罪行為的發生產生顯著效果,然而在竊盜行為與衝動性上呈現負相關,顯現出衝動性低者竊盜行為發生率越高的現象。最後依據研究的分析結果,文中就未來對竊盜行為之研究與預防提出相關建議。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吳啟安、譚子文. (2013). 負面人際關係,低自我控制對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影響-接觸偏差同儕的中介作用. 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期刊, 5(1), 35-62.
邱顯良. (2006a). 不同犯罪類型受刑人低自我控制特質之比較研究. 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7), 1-33.
郭芳君、譚子文、董旭英. (2011). 內在性自我控制, 復原力對不同類型青少年偏差行為之交互作用效應. 教育與社會研究, 22, 1-37.
劉擇昌, & 游柏輝. (2011). GIS 於住宅竊盜犯罪熱區空間分析應用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區為例.
譚子文、張楓明. (2013). 依附關係, 低自我控制及接觸偏差同儕與青少年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 當代教育研究季刊, 21(4), 81-1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