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34.62
  • 期刊

【論文摘要】髖關節唇裂傷術後病患之早期水中治療活動:個案報告

【論文摘要】Early Aquatic Intervention for the Hip Arthroscopy Labral Repair Patient: A Case Report

摘要


背景與目的:針對髖關節受傷患者,站立時關節承重因受力引起劇烈疼痛,以及骨科醫師建議手術後,關節承重量限制的原則,在實際面上控制不易,導致接受復健訓練期往後延宕。而在水中環境中利用適宜的水深來控制關節承重量,水的黏滯性特質提供緩衝及支撐的環境,可於早期進行復健治療活動。本報告目的在瞭解髖部關節唇裂傷術後,接受早期水中治療活動之成效。個案是位49歲的資深加護病房護理師,在2017年12月騎機車發生車禍,在當時只覺得髖部、腰部不適及腿部擦傷,經X光檢查後無大礙,並沒有接受任何治療。3個月後在一次休閒爬陽明山中途,突然左髖部劇痛、鼠蹊部腫脹,幾乎無法承重。經接受X光及核磁共振檢查,為左髖關節積水血腫、關節唇裂傷,3天後接受內視鏡關節唇修補術。個案期望能盡早恢復到加護病房上班所需,不需拐杖走路。經手術主刀骨科醫師建議,最初只能10%體重承重至2個月達到50%為原則,在傷口癒合後即接受水中治療活動之復健治療。方法:術後15天後傷口癒合即接受水中與岸上治療活動,每週3次50 min,從3月中旬到4月底共計6週的密集治療為(1)水中治療活動包括熱身伸展、緩慢行走、矯正姿勢、重心移動及阻力訓練、快速方塊行走和緩和活動。初期在水深130 cm水深處,個案身高為165 cm,在此水深大約為90%體重會被浮力所抵消。後依骨科醫師建議每週降5 cm水深處進行水中治療活動。(2)岸上治療活動包括深層按摩傷口部位、拉筋、骨盆時鐘 (pelvic clock)、腿部旋轉(leg circles)、肌力訓練—股四頭(hip flexor)與髖外展肌群、核心肌群訓練、維持腰椎柔軟度(trunk self-mobilizations)、教導身體地圖(body mapping)—指導身體解剖空間與肌肉運作之自我意象訓練。每週記錄成效包括受傷側承重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load on affect side)、步態參數(walking parameters)—足部面積變化(surface)、著地時間(time)、最大壓力(maximum pressure)、平均壓力(average pressure)、疼痛、髖關節角度變化。結果:結果顯示在疼痛評估(Visual Analogue Scale pain, VAS pain),受傷側承重百分比、步態參數等變化上皆有改善。結論:早期接受水中治療活動,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針對髖部關節唇裂傷修補術後個案,在關節活動上促進、疼痛減緩、身體重心左右平均分布、步態參數,皆有助益改善。臨床意義:早期接受水中治療活動之復健治療,利用適宜水深能控制承重量及練習重心移動、姿勢矯正及站立姿勢的耐久性;水的黏滯性提供支撐及緩衝,肌力訓練上阻力,有助及建立功能恢復。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