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51.241
  • 期刊

【論文摘要】放射治療後18年的鼻咽癌存活者合併多重併發症之物理治療:個案報告

【論文摘要】Physical Therapy for a Nasopharyngeal Cancer Survivor Status Post Radiation Therapy 18 Years Complicated With Multiple Complications: A Case Report

摘要


背景與目的:根據衛生福利部2016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頭頸癌居十大癌症第四位,治療以手術及放射治療為主。放射治療對於神經肌肉骨骼、心血管、中樞神經、內分泌等系統皆有不可逆的後遺症。頭頸癌病患治療後常因神經肌肉骨骼系統的問題如關節活動度下降、肌肉無力及疼痛等轉介物理治療。然而放射治療對心血管系統中引起的負面效應,例如頸動脈損傷會增加病患中風與出血的風險。故本篇目的為探討接受放射治療後合併頸動脈損傷病患物理治療介入的安全性。方法:個案為1名68歲男性,於2000年診斷為鼻咽癌,同年接受放射治療。2012年頸部超音波檢查顯示左側頸動脈大於80%狹窄,右側頸動脈70~80%狹窄,於同年11月完成左側內頸動脈支架手術。在2013年頸部超音波結果顯示右側內頸動脈完全狹窄,同年10月接受頸動脈繞道手術。在2017年X光發現第三、四肋骨骨折及右側鎖骨有未癒合且移位之骨折。病患於2018年4月因為右手臂麻與吞嚥困難來接受物理治療。結果:病患初評觀察姿勢有頭部下垂(drop head)、右肩較低、圓肩。觸診下雙側胸鎖乳突肌緊縮、雙側上斜方肌與胸鎖乳突肌萎縮、右側鎖骨有骨折的間隙、雙側頸部皮膚纖維化;頸伸直肌群及肩胛骨後縮肌群無力難以維持直立姿勢;在右上肢神經張力與頸椎動作測試皆為陰性,判斷手麻為放射治療相關神經病變。物理治療包括頸部前側牽拉運動、肩胛骨後縮肌訓練、頸椎伸直肌訓練、姿勢矯正運動、右邊肩頸手臂經皮神經電刺激。因考慮病患頸動脈血管狹窄且做過支架與繞道手術,不做頸部按摩,且在牽拉運動時固定右側鎖骨處避免骨折斷端移位,並以和緩力道施作,隨時注意病患意識反應。在經過每週1~2次、為期9個月的治療,病患的頭部下垂及圓肩狀況皆有改善,可以維持在直立姿勢數分鐘,且主訴感覺頸部活動比較輕鬆。結論:對於因放射治療引起頸動脈狹窄的頭頸部癌患者,在物理治療時,注意牽拉力道,並監測是否有頭暈、視野模糊、出血等情況產生,接受物理治療是安全的,且得到改善。臨床意義:此篇提供了頭頸癌病患在注意血管狀況下,癌症存活者在放射治療多年後接受物理治療仍有功能上之改善空間,並且無不良反應產生,可提供臨床物理治療參考。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