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35.79
  • 學位論文

我國少年司法對虞犯之處理—以美國法制之發展為借鏡

指導教授 : 李茂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希望先探求造成我國虞犯規定在實踐上所遇到的問題,並找出造成問題的原因。這些實務上的爭議到底是現有法制的解釋不當所造成的,亦或是法制不夠完備所造成的。還是這些爭議其實是對少年司法精神根本性的質疑所衍生。進一步拉高層次探討少年司法精神以其介入處理虞犯的意義,重新定位虞犯處理對少年司法的意義,並且提出較具體的改革政策以解決虞犯處理實務所遭遇之問題。最終的目的是希望藉由確認少年司法在處理非行少年(犯罪及虞犯少年)時理念,思考國家對這些違反法律與社會規範,被認為是「不守規矩」、「壞的」少年,除了控制與懲罰外,能夠扮演什麼樣積極的角色來幫助這些少年。

關鍵字

少年 虞犯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status offense juvenile justice

參考文獻


吳芝儀(2000)。《中輟學生的危機與轉機》,濤石文化。
李茂生(1999a)。〈新少年事件處理法的立法基本策略—後現代法制序說〉,《台大法學論叢》,28卷2期。
李茂生(2000)。〈少年犯罪的預防與矯治制度的批判-一個系統論的考察〉,《台大法學論叢》,29卷2期。
周愫嫻(2004)。《少年犯罪》,五南。
施慧玲(1998)。〈少年非行防治對策之新福利法制觀--以責任取向的少年發展權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期。

被引用紀錄


薛巧翊(2015)。司法院釋字第664 號後虞犯制度改革之政策方針及其 合理性——以司法院少事法研修會草案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0446
劉麗君(2011)。我國少年虞犯制度之研究--兼及日本法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0780
廖經晟(2011)。少年多樣化處遇之研究—以美國法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0691
楊雅雯(2011)。經常逃學逃家虞犯少年之最適司法處遇-以釋字第664號解釋後的司法處遇個案為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2408201104304800
黃唐施(2015)。從轉向制度論我國少年法院之定位─少年輕微非行處遇決定機關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100520161509089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