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和後現代的爭論中,論者對審美現代性的理解,往往涉及其理論要害。現代性的辯護者如哈伯瑪斯,往往視審美現代性為後現代性、非理性、自戀心態的源頭,無助於理性社會整體溝通計畫的完成;法國哲學家傅柯雖然亦為現代性辯護,卻認同以波特萊爾為代表的審美現代性,視之為持續作歷史批判、以發明另類自我存在方式的心態與氣度。於是,兩者對波特萊爾的詮釋產生了落差,哈伯瑪斯視他為現代性中非理性、破壞性因素的濫觴,傅柯則強調他代表了重視生命的藝術、是一種存在美學。本文試圖藉由此一論爭,尋繹出兩種看待現代美學的理論進路。
為了持續優化網站功能與使用者體驗,本網站將Cookies分析技術用於網站營運、分析和個人化服務之目的。
若您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本網站使用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