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73.125
  • 期刊

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台灣的讀書市場

摘要


日據時期漢文問題以及通俗文藝問題,不止是一個本土問題,更且是一個中/日/台之間的跨國問題,它牽涉到文化與文化之間的壓迫、抵抗及流動問題。在新舊文學論戰熱戰漸歇的1930年代,台灣出現了第一份漢文通俗文藝雜誌。傳統文學者如何透過通俗雜誌《三六九小報》的創立、整合、發掘並動員其文化資本?《三六九小報》通俗文藝的經營,就傳統文藝的現代轉化或就台灣文化主體的建構而言,具有什麼意義?本文企圖透過台灣當時通俗文藝的生產/消費狀況以及漢文讀書市場概況,說明傳統文人對當時的文化狀況及讀書市場需求,有其務實性的判斷,故而能夠採取發行通俗雜誌的策略,將「漢文」與他們一再被新文學者批評為遠離大眾的「大眾」嫁接起來。筆者認為,《三六九小報》的成就,是以通俗文藝為策略的殖民地漢學、漢文以及漢文文藝在整合、維繫、更新與轉化上的一次敗部復活;其結果強化了傳統文人與漢文讀者之間的穩固性,持續開發、培育新世代漢文讀者,正式開創了台灣通俗文藝的場域。面對殖民主義文化改造的強勢侵略時,《三六九小報》據於一種「俗」(通俗)而不「同」(同化)的位置,以漢文文藝、通俗雜膾的走向,發揮整合某些本土文化資本的效應,在台灣文化主體的整備、建構上產生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影響。

參考文獻


Bonnewitz, Patrice(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
三六九小報
Wacquant, L. D.、Bourdieu, Pierre(1998)。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
三六九小報
凡夫(1932)。「大眾文藝」待望。南音。1(2)

被引用紀錄


廖靜雯(2013)。「自由結婚」:日治時期臺灣的婚戀論述與實踐(1910-1930年代)〔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3.00532
鄭鳳晴(2008)。日據時期新女性的再現分析:以媒體記事與小說創作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8.00366
陳莉雯(2008)。「島都」與「戀愛」:《風月報》相關書寫的再現與想像〔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8.00162
呂焜霖(2008)。戰後台語歌詩的成因與發展─兼論向陽與路寒袖的創作〔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8.00058
詹偉雄(2011)。八卦.現代性.台北:一個敘事取向的「小報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1075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