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48.124
  • 期刊

莊子<齊物論>的對話倫理

The Ethics of Dialogue in Zhuang Tzi's The Equality of Things

摘要


莊子<齊物論>蘊含著豐富的「對話論理」。首先,莊子是以「吾喪我」的功夫進行「吾主體」的意識解構,從而開發出吾人生命之大自由,然後在自由之精神引領下,對吾人之語言活動與認知活動,展開全面的批,而終於在「以明」、「兩行」、「天府」、「葆光」的一獵照察之下,由「有待」入於「無待」,一切對等與對話之關係得以超越真假與是非之二分,而終獲致圓滿之和諧。因此,莊子的理想人義亦即人文與自然的合一之道所透顯的終極意義。如此,吾人便可通過「存在」的弔詭,回歸真實的生活場域,而這也就是莊子齊同物我的對話論理的意義所繫。

被引用紀錄


廖昱瑋(2016)。《莊子•內篇》的認知與實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2089
鄭鈞瑋(2012)。《莊子》知識論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2321
李宜航(2011)。《莊子》中的「知」與「治」〔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1091
洪嘉琳(2010)。苦痛之意義及其反思:以《阿含經》與《莊子》為依據之哲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0201
戎谷裕美子(2006)。對郭象《莊子注》詮釋方法的反思〔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1033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