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58.47
  • 期刊
  • OpenAccess

「名+之+動」的結構及語用分析

摘要


古漢語中「民望之」這類本為主謂關餘的「N+V」作主、賓語時往往會轉用「N+之+V」形式作「氏之望之」,一般同意這是由陳述轉為指稱的有標記,形式;但對加「之」後「N」與「V」的語法關係卻存在不同看法,有認為已轉為偏正,亦有認為仍是主謂。本文指出兩種看法各有問題,並從「之」本質為指代詞,「N+之+V」當理解為「N那V」(而非「N的V」)這一事實出發,論証是一種類似漢語「大主語-小主語」關係的雙元套疊結構。而「N+之+V」的語用動因亦非在於提高指別度或可及性,而在於提高溝通效率,避免單純依賴語境。

關鍵字

名之動 N之V 主之謂 溝通效率

參考文獻


王力(1989)。漢語語法史。北京:商務。
王力編。古代漢語。北京:中華。
朱德熙(1983)。自指和轉指。方言。1983(1),16-31。
呂叔湘(1982)。中國文法要(田各)。北京:商務。
呂叔湘編、王海棻編(1986)。馬氏文通讀本。上海:上海教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