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196.27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從內隱與外顯認知角度,探討角色規範的認知結構。內隱認知衡測法使用電腦配對呈現二十八種角色對待關係,讓大學生與國小教師判斷二種對待關係(如「父親對待兒子」與「兒子對待父親」)是否「應該」一樣的程度。INDSCAL分析發現華人主要以「親疏」與「尊卑」二向度來建構角色規範。角色關係規範在親疏向度上呈現費孝通所謂的「差序格局」,亦即受測者認為關係的親疏厚薄應從近親往外推。在尊卑向度的落點,則顯示「尊卑有序」的角色規範,亦即地位分殊的角色關係(如父子關係)宜遵守尊卑上下之道,而平等關係(如同事關係)則應平等相待。外顯認知衡測法則以問卷讓另一群受試者評定在各角色對待關係裡,表現十二項角色行為(如順從)的「應當」程度。因素分析顯示「親疏」與「尊卑」為角色規範行為的主要向度。二十八種角色對待關係在此二行為向度的排序所顯示的規範結構與內隱認知結構大致相同。成人與大學生的認知結構也大同小異。台灣民眾對於角色規範的認知結構大致符合儒家「仁、義、禮」的倫理體系,亦即以別「親疏」及定「尊卑」來建構重要的角色對待規範。本文也就研究發現對於儒家倫理思想、差序格局、父子軸社會假說等方面的意涵,以及角色規範認知之文化異同,加以討論。

被引用紀錄


游嘉瑩(2007)。威權領導與員工個人創新行為: 員工內在動機與負向情緒感受的中介 以及兩階段的調節效果〔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700040
簡家琦(2008)。角色義務對犧牲知覺的影響〔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8.00362
薛天松(2013)。務農受刑人在服刑期間與其家庭成員互動情形以及對服刑歷程適應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6/NPUST.2013.00070
趙冉(2015)。文化觀點下台灣諮商師對親子衝突的概念化及介入策略〔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1711
蔡松純(2012)。領導者與部屬上下關係認定之模式建構及其影響效果〔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2891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