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222.12
  • 期刊

「水土不服」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中石化安順廠相關行政訴訟的檢討

摘要


自從《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於2000年施行以來,中石化(臺鹼)安順廠污染案可謂我土壤污染管制史上,最能完整呈現《土污法》制度形貌的案例。從《土污法》的司法實踐來看,單單是中石化安順廠污染一案的污染整治程序,竟可衍生出高達31件的行政法院裁判!此一「單一事件引發大量訴訟」的現象,反映出我國土壤污染管制現狀的何種問題?此一現象與當初參考外國立法制定《土污法》的初衷,是否有所違背?引發此一現象的管制脈絡因素為何?本文將透過閱讀行政法院的判決,跳脫「權利與救濟」層次的視角,轉向「制度與程序」層次,分析中石化安順廠污染案的一系列司法訴訟,並參酌《土污法》的立法脈絡,點出此一司法現象背後的立法與管制問題。本文認為,中石化安順廠污染案的整治程序引發大量的司法訴訟,大幅提高污染整治的勞力、時間與費用成本,此應非當初立法時所樂見的司法現象,反映出《土污法》在臺灣的「水土不服」。其制度性因素有二:一是《土污法》的「立法扭曲」,亦即《土污法》立法過程中的對於責任機制的自我設限。二是《土污法》所受的「行政束縛」:一來,我國行政法仍囿於傳統的「合法性控制典範」,為了便利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而以行政行為形式,將龐大而複雜的土壤污染整治程序理解為一件又一件的行政處分,進行「切斷式」的單元處理;二來,環保機關的管制文化,忽略《土污法》原本有意引進協商管制的精神,仍固守僵化的「命令控制」的管制,導致被管制者與管制者間的對立與抗爭。這些制度性因素有待檢討興革,尋求能促進良好環境治理的行政法與環境法新典範。

參考文獻


王毓正(2008)。論德國法之穿透責任理論於中石化(臺鹼)安順廠污染事件之適用。中研院法學期刊。3,115-161。
吳淑莉(2010)。從臺鹼案論企業併購者關於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責任之繼受。臺北大學法學論叢。74,1-44。
李建良()。
李建良()。
李建良(2013)。污染行為、整治義務與責任繼受的法律關聯與憲法思辨: 釋字第714 號解釋。臺灣法學雜誌。238,59-81。

被引用紀錄


廖苡儂(2016)。環境責任整合立法之研究─以環境危害之排除與整治責任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2046
李彥麟(2015)。誰為環境發聲?環境財損害賠償的模式選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0938
羅元慎(2006)。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制之檢討---以行政法上義務與責任之視角觀察〔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01440
李音儀(2008)。環境保護上國家責任與企業責任—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制度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0712200820155400
游書華(2012)。環境公民訴訟進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2402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