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54.208
  • 期刊

【論文摘要】自覺疲勞程度、訓練量與運動傷害發生率之研究

【論文摘要】Research of Perceived Fatigue, Intensity of Training and Sport Injuries Incidence

摘要


背景與目的:近年來,國內運動風氣逐年的增長,不管是規律運動的人口比例,或是參與競賽的人數。然而運動的人數增加時,相對的運動傷害也就越來越常見,每當發生運動傷害,就需要時間來恢復,嚴重者可能還會造成無法復原的狀況,對於運動員來說可能影響整個職業生涯。目前國內的研究中,探討自覺疲勞程度、訓練量與運動傷害發生率的相關性極為稀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為探討體育運動相關科系的運動傷害經驗與自覺疲勞程度、訓練量的關係。方法:本研究以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學系的學生作為對象,從中選取55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工具「運動傷害資料紀錄」是由研究者針對研究目的,經由相關的文獻探討所編製而成。此工具包括9個部分,第一部分學生背景,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運動項目、開始運動時間、每週訓練次數;第二至六部分分別為,受傷發生時機、受傷部位、受傷型態、因傷休息天數、發生傷害的原因;第七至八部分為,最常尋醫對象、最常尋醫的原因;第九部分為,自覺疲勞程度與自覺訓練強度。問卷使用方式全由受測者自行勾選,並將1次受傷的狀況連線,1張問卷可記錄3次傷害。問卷施測時間從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透過統計軟體SPSS 22.0版進行處理分析,將大學生運動傷害經驗與自覺疲勞程度、自覺訓練量進行次數分配和百分比分析,最後以交叉表分析運動傷害與自覺疲勞程度、自覺訓練量的相關性。結果:平均年齡19.9歲;受傷發生時機以訓練時間為主占76.8%;受傷部位以腳踝為主占20.4%;受傷型態最常為肌肉拉傷占28.6%;因傷休息天數以無休息占最高比例45.4%;發生傷害原因以內在因素占51.4%;最常尋醫對象為自行處理占20.2%;最常尋醫原因為自我認知的經驗選擇占18.3%,在4個月分當中,發生傷害次數最多的在3月分(占40%);總訓練次數在3月分占最多(31.9%),同樣的總自覺疲勞程度與總自覺訓練強度在3月分占最多,分別為35.1%與38.2%。結論:本研究顯示,在3月分,不管是傷害發生次數、訓練次數、自覺疲勞程度、自覺訓練強度都占了最高比率,隨著時間,4至6月分傷害發生次數、訓練次數、自覺疲勞程度、自覺訓練強度都逐漸下降,尤其是6月分,然而整個3至6月分的趨勢可相對於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的行程,3月的加強訓練期,4至5月的訓練減量期及比賽,6月的休息期。臨床意義:未來在運動領域上,可以提供給教練或隨隊治療師資訊,不管是瞭解運動傷害較常發生的部位、受傷的型態、發生的原因,因而選擇最適合的預防策略,更能以適合的訓練量來降低傷害次數。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