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5.31.159
  • 期刊

【論文摘要】醫學中心復健科運動治療室空氣品質與熱環境之改善策略

【論文摘要】An Improvement Strategy for the Indoor Air Quality and Thermal Environment in the Therapeutic Room of the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in Medical Center

摘要


背景與目的:復健科運動治療室內的空氣品質與熱環境狀態會直接影響到正在執行復健任務的病人與專業醫療人員的身心狀態。本研究的目的是想瞭解平時運動治療室內的熱環境與空氣品質狀態,並試圖尋求改善方法以維護內部人員的身心健康。方法:(1)利用空氣品質監測儀,調查白天工作時運動治療室內各時段熱環境(溫、溼度)與空氣品質狀態(二氧化碳濃度、懸浮微粒PM2.5),並觀察與當時人流量的相關性及因素探討;(2)在室內熱環境與二氧化碳濃度超過安全狀態時,當下採取以人流疏散與情境控管為內容的「警示緩解策略」來進行環境改善,並觀察成效。結果:(1)根據連續兩個月共380筆環境監測數據及室內人數觀察結果發現,平時室內的平均二氧化碳濃度為766.8 ± 112.8 ppm,溫度為22.6 ± 1.4˚C,濕度為70.9 ± 6.2%,懸浮微粒PM2.5為11.9 ± 7.9 μ/m^3;平均觀察人數則依時段而有所不同,以上午9~10點與下午2~3點間人數顯著較多(前者27.9 ± 11.5人,後者26.4 ± 6.6人)。利用關聯性分析結果顯示: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與當下人數和溫度存在顯著正相關,前者呈現中到高度正相關(r=0.69, p<0.05),後者呈現中度正相關(r=0.54, p<0.05),與溼度和懸浮微粒PM2.5則無明顯相關(p>0.05)。(2)經過10次「警示緩解策略」的執行結果顯示:在策略啟動後,室內人數與二氧化碳濃度有達統計上的緩減成效(p<0.05),減少的人數(中位數)為9人,降低的二氧化碳濃度(中位數)為32 ppm。結論:本醫學中心復健科運動治療室內的平均二氧化碳濃度,在平時工作期間符合環保署規定的1,000 ppm以下的標準,但在每日高峰期間(上午9~11點與下午2~4點)仍存在超標風險;然而利用「警示緩解策略」的實施,對於當下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與人流量確實能達到統計上的緩減效果。臨床意義:利用室內空氣品質監測儀配合「警示緩解策略」的實施,可以協助監控維護臨床的復健環境,以預防環境熱危害和缺氧風險的發生。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