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144.32
  • 期刊

【論文摘要】擴張型心肌病變之心臟移植接受者執行連續性中強度運動介入之效果:個案報告

【論文摘要】The Effects of 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on Dilated Cardiomyopathy Status Post Heart Transplant Recipient: A Case Report

摘要


背景與目的:心臟移植後之心臟復健,能提升整體的運動表現,可增加其最大攝氧量,但於心臟相關之休息心率以及心輸出量並沒有明顯進步,然而,在周邊相關之骨骼肌的適應性,包括增加身體總質量、氧化酶含量以及慢肌纖維的比例,以有效地提升周邊循環功能,為短期改善整體運動表現的主要原因。心臟移植後運動介入之系統性回顧指出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相較於中強度連續性運動訓練,在最大攝氧量上有較顯著的成效,然而,相較於沒有運動的組別,中強度連續性運動訓練在運動的表現上仍有顯著提升。方法:本文藉由美國物理治療學會建議之「個案處理模式(patient/client management model, CMM)」,進行個案評估、介入與成效評量。本文個案為29歲男性,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變完成心臟移植手術,術後其理學檢查皆為正常,但心肺耐力不足,其最大攝氧量僅為3.6代謝當量,以及運動耐受度不佳;環境部分,個案有良好的家庭支持以及家中附近有公園,有空間可以方便運動,皆為促進因子;個人因素部分,個案於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變後並無任何運動參與,運動意願低為阻礙因子。故使用中強度連續性運動訓練,提高運動訓練配合度,以增進心肺耐力訓練。結果:為期16週,共48次,每次30 min之心肺運動介入,主要的運動模式為腳踏車與跑步機之有氧運動訓練,運動強度則是依據運動自覺強度為11~13,復健期間運動配合度良好。個案於期初及兩個月後運動測試評估,心肺耐力部分之症狀限制最大攝氧量從12.6 mL/kg/min增加到20.7 mL/kg/min,從3.6代謝當量(正常值的43.7%)進步至5.9代謝當量(正常值的60.7%),最大負荷強度68 W提升到112 W,但於四個月後之運動測試評估,其最大攝氧量、代謝當量及最大負荷強度皆只有些微上升,分別為21.8 mL/kg/min、6.2代謝當量(正常值的64%)以及118 W;六分鐘行走測試部分從450 m(正常值的43.7%),兩個月後進步至540 m(正常值的70%),而於四個月後些微增加至621 m(正常值的84%)。結論:個案執行16週中強度連續性運動訓練,前8週的介入能提升心肺耐力,但於後8週的介入心肺耐力進步較少。臨床意義:利用個案處理模式分析問題,利用中強度連續性運動訓練可提升心臟移植病人之運動耐受度及運動配合度,同時也達到增加心肺耐力之目標,但有程度上之限制,可能需要使用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再進一步提升心肺耐力。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