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184.90
  • 期刊

【論文摘要】物理治療介入對於膝關節置換的患者的功能性效益

【論文摘要】Functional Effect of Physical Therapy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Knee Arthroplasty

摘要


背景與目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是造成老人失能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造成日常生活活動受限最主要的關節病變,同時也造成龐大的社會負擔。而進行膝關節置換的病人,常因為傷口腫脹疼痛不敢活動,限制膝關節的活動度,造成肌肉逐漸萎縮。早期物理治療介入可以刺激誘發肌肉的收縮,增加週邊的血流。因此,利用早期物理治療介入-術後第一天床邊運動及行走訓練來改善膝關節退化接受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疼痛和腫脹,進而改善關節活動度,及膝伸肌的肌力,期待對於日常生活的坐到站及步行的速度也能獲得改善。方法:於某南部醫學中心骨科病房針對接受膝關節置換術的病人收案,術後第一天即進行前測,評估個案的疼痛指數(visualized analog scale, VAS),起身行走測試(time up and go test),再進行物理治療介入(包含床邊運動及行走訓練)。於術後第二天物理治療介入後再進行後測。結果:從2018年3月至12月間共收案22位單側膝關節置換的病人(女性19人,男性2人,平均年齡為71.6歲),其中1位資料未收集完整。採用第19版SPSS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統計方法為paired t test。VAS其標準差平均值改變差效益值為-1.48(p<0.01;95%,信賴區間:-1.09~1.09),達統計上顯著差異。步行的速度其標準差平均值改變差效益值為-1.76(p<0.01;95%,信賴區間:-2.08~2.08),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結論:接受物理治療介入的患者,在疼痛改善及行走的速度都有顯著改善。且術後第一天進行物理治療可以儘早恢復病人術後之活動功能與避免併發症的發生。臨床意義:膝關節置換的病人早期運動介入,可改善功能性活動能力,可做為臨床治療之重要策略。對於膝關節置換的病人推行急性後期照護仍有其必要性,以便能持續提升病人醫療品質。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