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74.76
  • 期刊

【論文摘要】足部姿勢對行走中足部動作表現之影響:初步實驗

【論文摘要】The Effects of Foot Posture on Foot Motion During Walking: A Pilot Study

摘要


背景與目的:足弓賦予足部吸震的功能,正常足弓在行走過程中會產生形變,不僅能夠吸震也能提升行走中效率。過低的足弓及過高的足弓則無法像正常足弓擁有良好的形變。過去曾有研究指出低足弓及高足弓在靜態站立及行走時,腿部肌肉活化表現不同於正常足c弓。前人的研究結果使我們推測不同足部姿勢在行走過程中可能也有不同的動作表現。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探討足部姿勢對行走中足部動作表現之影響。方法:本研究收錄3名健康女性為受試者(平均年紀:23 y/o),正常足弓組(Rectus foot, RF)1名,低足弓組(Planus foot, PF)1名,高足弓組(Cavusfoot, CF)1名。分組方法採用Redmond學者等人的足部姿勢指數(Foot posture index-6, FPI6)及Nilsson學者等人的縱弓角度(Longitudinal arch angle, LAA)。每位受試者在研究人員指示下靜態站立10秒,並在8公尺的走道上行走5次。足部動作由6台動作捕捉攝影機進行紀錄,並參考Leardini學者等人的方法將其劃分為前、中、後足,由Visual 3D進行角度分析。Matlab則用於分析出步態中站立期的時間。結果:RF的FPI6為+2,LAA為140°,PF的FPI6為+7,LAA為120°,CF的FPI6為0,LAA為148°。結果CF在站立期時,前、中、後三足的最大外翻角度比RF及PF大,RF三足的最大外翻角度雖然最小但與PF差異不大。而從觸地期開始CF三足的外翻範圍比另外兩組偏大。CF在站立期時,前、中三足的最大外轉角度比RF及PF大。而從觸地期開始CF三足的外轉範圍比另外兩組偏大。結論:本篇實驗初步證實我們的推論,正常足弓、低足弓、高足弓在行走時有著不一樣的動作表現,尤其是高足弓相對正常足弓及低足弓在冠狀面及橫切面的動作。未來研究可以對這三種不同足部姿勢進行更大採樣,並同時對其肌肉活性的變化深入探討。臨床意義:本篇實驗結果能提供訊息給足踝領域研究人員,進行足部或運動表現的研究時需要考量到受試者的足部姿勢可能會影響到動作表現。同時,也能提供訊息給臨床治療師,當受試者有足部問題時,可以考慮足部姿勢對於運動學的影響。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