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28.237
  • 期刊

【論文摘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高強度間歇訓練之過程-個案報告

【論文摘要】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in Patient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 Case Report

摘要


背景與目的: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適用於心血管病況穩定者,相較於中強度連續訓練(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MCT),更能顯著提升最大攝氧量及次大運動表現。過去文獻提出小於70歲且有規律從事運動習慣者,在監測下MCT和HIIT於運動風險方面無顯著差異。方法:本文藉由「個案處理模式」,進行個案評估、介入與成效評量。個案為45歲男性診斷為冠狀動脈疾病併發ST節段上升的心肌梗塞,心臟超音波顯示心射出率73.5%,且前側與前心中膈心室壁活動異常。室壁收縮指數(wall motion score index, WMSI)為2.0。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使用塗藥支架於左前降支中段,四週後運動測試報告顯示最大攝氧量為5.8代謝當量(常模值的67.3%),二氧化碳換氣當量(minute ventilation to carbon dioxide production slope, VE/VCO2 slope)為34.7,經過約10週的MCT後,最大攝氧量進步至6.4代謝當量(常模值的74.8%),VE/VCO2 slope為32.36;透過「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分析,個人因素方面,個案復健動機強烈以及依從性佳皆為促進因子。依2019年Quindry等學者建議,個案小於70歲且經10週MCT,心肺功能穩定,故欲進行HIIT,參考2014年Keteyian等學者研究執行HIIT,共40分鐘,其中包含5分鐘暖身、31分鐘主運動(3分鐘中強度搭配4分鐘高強度作為1個循環,共4個循環再加3分鐘中強度結束)及4分鐘緩和運動,3分鐘中強度設定為60-70%儲備心率(heart rate reserve, HRR),4分鐘高強度設定為80-90%HRR。由於個案使用乙型阻斷劑降低心率變化,因此運動強度以心率並配合自覺費力程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來設定,中強度RPE介於11-13,高強度RPE介於14-15。訓練頻率,每週2次,於治療室以心電圖監測下執行;訓練模式部分,主運動使用跑步機或腳踏車,暖身和緩和則是以行走方式進行。結果:共18次,每次40分鐘於監測下執行HIIT,腳踏車高強度可從105瓦增加至120瓦,跑步機可從每小時6.5 km跑步增加至每小時8.5 km跑步,訓練中個案皆無不適主訴且無心電圖異常。完成訓練後之運動測試評估,最大攝氧量由6.4代謝當量(常模值的74.8%)進步至7.5代謝當量(常模值的88.3%),VE/VCO2 slope下降為31.68,最大負荷強度由114瓦增加至158瓦。結論:本文顯示中年男性心肌梗塞患者完成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後,經過MCT,病況穩定下改從事專業人員監督的HIIT,可顯著提升心肺功能。臨床意義:可提供心肌梗塞患者從事HIIT之條件及臨床可使用之訓練模式參考。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