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5.82

摘要


一般而言,拔罐法可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同時把深積在軟組織中的毒素吸到體表來,方法是使用閃火、加熱或抽吸方式使罐內真空後吸附於皮膚上。拔罐法不獨中國有,古代西方也早有記載。在中國,古稱“角法”,最早記載於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醫書中,是處理外痔的方法之一。用牛羊角做成的小火罐,把痔核拔出來,結紮後,再行手術治療。後來在中國歷代,臨床上主要用在疔癰瘡瘍這些疾病,以吸出濃血惡水。直到清代,才發展到用於內科疾病的治療。現在於民間,它是一種很普遍的民俗療法之一,可用來疏通經絡,消除肌肉疼痛。本研究在涵蓋75種中國醫學電子期刊的萬方數據庫中,鍵入「拔罐」關鍵字,期限自1999年至2006年10月,得到930篇關於拔罐的文章。據此進行分析,發現拔罐的適應症以肌肉骨骼疾病321篇(37%)最多,其次是皮膚疾病196篇(23%)和內科疾病162篇(19%),內科方面主要是呼吸及腸胃系統的問題。單一疾病方面,最多為帶狀胞疹(107篇),其次是肩周炎(49篇)、急性腰扭傷(34篇)、痤瘡(34篇)和顏面神經麻痺(29篇)。此外,只有13篇是單獨使用拔罐來治療疾病,大部份則是結合刺絡放血、按摩推拿、刮痧、中藥、小針刀、灸法、穴位貼藥、紅外線、穴位注射等的綜合療法。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