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244.201
  • 期刊

「存有三態論」與「存有的治療」之構建—道家思維的一個新向度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Modes of Being and Ontological Therapy

摘要


本論文指在闡明作者「存有三態論」構造歷程中所受道家道教思想之影響,並進一步以闡明「存有的治療學」之構造。作者首先指出一九九一年底轉向道家存有的治療學,進而反省牟先生境界型態的形而上學的限制,並代之以存有三態論:存有的根源、存有的彰顯、存有的執定。再者,作者指出這雖有取於熊十力的體用哲學,但又與道家哲學若合符節。從「致虛守靜」到「復命知常」的存有的治療治療,進一步作者以《莊子齊物論》為例,闡發意識型態瓦解的思維,並因之進到「存有的照明」。作者更而回溯一九九七年的《道言論》,指出「一本空明」,其實主要的思想資源是來自於「道法自然」,「存有三態論」與「存有的治療學」亦因之得以極成。

被引用紀錄


楊育庭(2010)。《老子》「道生」架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0.01168
蔡筱雨(2009)。儒家型治療學-以孟子修養論為核心開展〔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0313
陳錦湧(2003)。魏晉玄學存有論之當代詮釋與反省重建〔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32887
陳瓊玫(2006)。老子治療學義蘊之詮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304200714202342
施淑婷(2007)。蘇軾文學與佛禪之關係--以蘇軾遷謫詩文為核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20420081553131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