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4.78.106
  • 會議論文

從出土資料談古代養生與服食之道

摘要


養生之事,向來目為神仙家言,而服食為其主要項目。古代是大夫多留心於此道,追求長生。古詩云:「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五石散之為害,久已有人論之。(余家錫《雜著》)然大儒王充晚歲作養生之書凡十六篇,養氣自守,惜其書不傳。漢末牟融氏著《理惑論》謂:「眾道叢殘,凡有九十六種。」可見其書之夥。魏嵇康與向秀往復討論,大旨主張守之以一,養之以和,可致長生之域。晉渡江以後,王丞相導尚玄言,「養生」仍為江左三理之一。(《世說.文學》)。下至葛洪、陶弘景,發揚光大,遂形成道教內丹一系。近歲地不愛寶,馬王堆、張家山簡帛陸續問世,新資料層出不窮,對古代方仙道之由來提供重要實證。本文將從諸有關資料,與先秦道家及醫籍作一總括論述,共分二部分:一、資料:①張家山漢簡《脈書》與《引書》。《脈書》相當於《五十二病方》卷前之脈經。《引書》近於《導引圖》,「引」與「導」本為二事。玄道子李頤云:「導氣令和,引體令柔。」《引書》開端論彭祖四時之道,可與《靈樞》順氣分四時之說相參證。②《陵陽子明經》言「食氣」,即所謂沆瀣、朝霞等。③馬王堆《養生方》言治中,利中、益內利中、治力、輕身諸義。④《十問》中天師食氣之法,與容成深息與避四咎﹔朝、暮、夜半之諷息。⑤《雜療方》中之服餌與《列仙傅》及《醫心方》與《延年方》之互證。(附《列仙傳》服食表)⑥陶宏景《登真隱訣》之服霧法、守玄白術、服日月光諸法之由來。二、申論①長生之視之道-永命、延年思想之來源。②不死觀念及其追求。③玄府、玄門、玄牝之門與繆門。④談「同氣相求」-論以人合天。⑤生氣與濁氣之分。⑥嬰兒與胎息。⑦(月谷)與大卻。⑧致柔、守一、醇與和、大順諸觀念。⑨彭祖壽考之可期。上舉諸佚書之發現,令古代方術中采日月精英,還精補腦及《內經》、《靈樞》之天道與人體相關諸說,取得確實根據和充分了解,知其思想之形成,遠在戰國時期已極度流行,對易、老、莊三玄中重要語句,提供合理與進一步的解釋。證明嵇康《養生論》言之綽有理據,對於現代人仍有極大裨益。養生之事;向來目爲神仙家言,而服食爲其主要項目。古代士大夫多留心於此道,追求長生。古詩云:「服食求神仙,多爲藥所誤。」五石散之爲害,久已有人論之。然大儒王充晚歲作《養生之書》凡十六篇,養氣自守,惜其書不傳。漢末牟融氏著《理惑論》,或問:「赤松八仙之錄,神書百七十卷,長生之事,與佛經豈同?」牟子謂:「衆道叢殘,凡有九十六種。」可見其書之夥。魏稽康與向秀往復討論,大旨主張守之以一,養之以和,可致長生之域。晉渡江以後,王丞相導尙玄言,「養生」仍爲江左三理之一。下至葛洪、陶弘景,發揚光大,遂形成道教內丹一系。近歲地不愛寶,馬王堆、張家山簡帛陸續問世,新資料層出不窮,對古代方仙道之由來,提供重要實證。本文將從諸有關資料,與先秦道家及醫籍作一總括論述。張家山漢簡《脈書》與《引書》,《脈書》相當於《五十二病方》卷前之《脈經》;《引書》則近於《導引圖》。「引」與「導」本爲二事,晉丞相參軍自稱玄道子的李頤云:「導氣令和,引體令柔。」《引書》書名曰「引」,本論引體,即運動之事,雞伸、龍興、虎引、踱狼之類,後世華陀所謂五禽之戲,猶今之健身操。書中自「引內癉」以次,則爲以引術治病之方,若「引內癉」正坐,彎腰、俯極,徐縱而精呴之(細吐出熱氣)-仰而立定,再作五次,左右兩方,再作十次而止。其他引喉、引鼽、引口痛、引肘痛、引耳痛,皆有一定方式,此類實與按摩同理。張家山《引書》與馬王堆帛書之導引圖名目大同小異。《引書》「八經之引」,導引圖謂之「坐引八維」,八經八維,取義應同,一出江陵,一出長沙,故人以爲同源,皆楚學也。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王仁祥(2005)。人倫鑒識起源的學術史考察(魏晉以前)〔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5.02772
許馨文(2011)。花與清代飲食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1515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