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40.88
  • 期刊
  • OpenAccess

大高雄產業經濟發展變遷

摘要


本論文首先分析形塑大高雄港都這個空間連續體的主導作用與驅動力,同時申述高雄市產業結構迫切需要轉型的理由。第二部分以經濟地理的五項簡單指標,分析自1971~2006年共35年期間產業發展的空間變貌,詳論其空間結構變遷過程;第三部分分析大高雄地區二、三級產業結構比重。第四部分依工商普查資料,分析大高雄地區二、三級產業就業人口的空間分布狀況。第五部分就大高雄市產業發展做時間序列分析,詳述產業演進的時間脈絡與擴張歷程,並以簡圖呈現說明其結構從量變朝向質變發展的必然性。最後是把公部門長期以來在高雄地區所開發設立的工業區做一整理,清晰呈現已編定的工業區之分布實況及其在空間上的擴張過程。第六部分以歸納推演的方式提出結 論,綜合提出高雄市產業發展的整體脈絡(context)及其演變過程中值得省思之處。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大高雄地區產業發展的特色與再生策略(如圖5-5)。曾經艱辛、風光走過一甲子歲月的三根煙囪(中鋼、臺灣國際造船、臺灣中油)及其相關的十項主導產業,已經非轉型不可,而轉型再生方向,共提出八項未來仍具潛力與發展前景的產業項目供參考。大高雄市未來的新興及再生產業共有八大方向:其一是數位內容產業,承續已有的電子電機產業基礎與兩個加工區輝煌經驗,數位產業仍具發展前景。其次是物流與流通 產業,包括倉儲轉運、整合性物流業等港口相關產業亦具市場潛力;其三是遊艇產業,包含遊艇製造與展示,並結合電子零件、儀器計數及維修補給等周邊配套亦有可為。第四項是綠色能源產業,包括太陽能發電示範與應用、風電與海洋能源相關產業等;第五是觀光產業,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擴充包括海洋觀光、運動休閒產業與城市美學觀光產業等。第六項是高雄市的命脈產業,亦即傳統產業的高值化,包括鋼鐵、機械、金屬製品及金屬應用品等重要產業的高值化、加值化,也是不可或缺的轉型方向。第七項是石化、油煤製品等重要產業的加值化。石油化學及臺灣中油公司一直是南臺灣重要產業。高雄地區石化產業包括中油林園廠三輕及四輕、高雄煉油廠五輕及大社、林園石化專業工業區之下游石油化學工廠。依經濟部最新統計,大高雄地區石化產業營收總值高達7,750億元,員工僱用人數高達20,400人,其關聯就業效應更達十餘萬人以上,可說舉足輕重。第八項是文化創意產業,包括海洋性、物流性、重化工業性、展演性、影音性、族群性及農漁業性等七類文創產業內容。若能儘速成立「大高雄文化創意中心」做為平台全力推動,並將20所大學院校63個文創系所整合起來,將可建置文創產業的強固基礎,進而創造文創產業的高度產值與競爭力。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