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82.167
  • 學位論文

國民大會變革之研究-析論公民投票與新憲法主張

指導教授 : 邱榮舉

摘要


本論文從國民大會的變革切入,希望透過我國公民投票制度的實施及朝野不同的「新憲法主張」,從而對現階段任務型國大的發展提出建議,並從憲法變遷的觀點審視我國未來新憲法的可能形成之路徑。 本論文採歷史制度論研究途徑,認為制度係建構於行動者與歷史結構之間,制度的調整通常都是在既有規範下進行,也因此不同時期的制度會保留若干的制度遺緒。在第一章,先論述孫中山國民大會理念後,從不同時期國民大會的職權變動,探討既存的歷史結構與行動者對其變革之影響,第二章則對現階段的國民大會制度進行詳細的定位及論述。 當緩進的制度變革所耗費的成本過大,新制度將有可能取而代之,現行公民投票制度所產生的替代效果使得國大制度有可能脫離既存的變遷軌道,故第三章以公民投票為主軸,試圖釐清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並對現行〈公民投票法〉進行評述。 就職權論之,「修憲複決權」在國民大會與公民投票制度存在著重疊性,因應總統大選產生的不同「新憲法主張」也使得這兩種制度產生競逐。故第四章先從實然面分析朝野雙方的新憲法主張,在釐清朝野若干共識後,分別從立法院、國民大會乃至於公民投票制度在催生新憲法的途徑上提出討論。 綜而論之,國民大會的制度變革並未脫離既存之軌道,縱然已存有取代方案,但因為制度的多重詮釋性(無形國大)和行動者在現階段採取緩進措施,所以國民大會和公民投票雖有「競逐」之關係,但似乎已轉換為「銜接」之關係,一同為「新憲法」的催生努力。

關鍵字

公民投票 制憲 國民大會 修憲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Plebiscite National Assembly Referendum Constitution

參考文獻


洪泉湖、謝政諭主編,2002,《百年來兩岸民族主義的發展與反省》,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胡至沛,2001,〈新制度主義的檢視與反思〉,《中國行政評論》,第11卷,第1期,頁145-162。
隋杜卿,2003b,〈從比較憲法看修憲與制憲〉,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王千睿,1999,〈憲政改革中國民大會之演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紀東,1977,《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朝陽大學法律評論社。

被引用紀錄


陳柏伶(2006)。三二○公投對兩岸關係之影響〔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6.00713
蘇國賢(2012)。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實施之政經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1572
粘柏富(2011)。中華民國憲法上國民大會之興亡錄─從臺灣法律史的角度出發〔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10378
彭艾喬(2008)。台灣新憲法運動之研究─兩岸關係下的機會與限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2679
李其芃(2007)。我國憲法中國會定位變革之研究(一九九0∼二00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113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