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4.104.173
  • 學位論文

南投埔里鯉魚潭自2600年前以來沈積物的孢粉分析

Recent 2600 Year Pollen Analysis of Sediments at the Li-Yu Lake, Puli.

指導教授 : 劉平妹

摘要


鯉魚潭位於台灣中部南投埔里地區,距離埔里市中心東南方約5公里處,海拔約550公尺。此岩心為中研院地科所李德貴等教授所提供,岩性主要是泥夾粉砂為主。但經由花粉處理後,發現岩心7公尺以下樣本沒有木本及草本花粉,因此本研究只針對岩心上部7公尺分析研究。 台灣地區全新世以來的花粉記錄雖多,但是對於晚全新世研究的解析度並不高,故希望藉由此岩心沈積物之孢粉及碳屑分析,探討大約2600多年前以來(均為14C校正後年代)晚全新世的古植被與古氣候變遷記錄。 主要氣候變化發生在1690年前前後,在前期(2650~1690年前)木本植物以暖溫帶物種為主,草本植物優勢,孢子含量少,較後期(1690年前以來)乾涼。並再細分為2b及2a亞帶。在2b亞帶底部(2650~2610年前)有高達95%的孢子優勢,但是在2610~2250年前,孢子和莎草科(Cyperaceae)含量減少,赤楊屬(Alnus)、桑科(Moraceae)和喜乾植物艾屬(Artemisia)明顯增加,氣候明顯轉乾。在2a亞帶(2250~1690年前)青剛櫟屬(Cyclobalanopsis)、楓香(Liquidambar)、野桐(Mallotus)和孢子含量增加,草本植物含量減少,有轉暖濕趨勢。且農耕種花粉開始出現。 到了後期(1690年前以來)棕櫚科(Palmae)等熱帶和亞熱帶物種出現,草本植物減少,木本優勢,孢子含量增加,明顯轉為暖濕,並再細分為1e~a五個亞帶。在1e(1690~1590年前)、1d(1590~1480年前)以及1c(1480~1260年前)三個亞帶的主要區別是棕櫚科在1d~1c(1590~1260年前)含量減少,直到大約1300年前左右才又再度增加。在1e亞帶(1690~1590年前)棕櫚科和孢子含量大增,代表轉為暖濕。在1d亞帶(1590~1480年前)棕櫚科和孢子含量減少,顯示轉為乾涼。在1c亞帶(1480~1260年前)延續前期的乾涼狀態,但九芎(Lagerstroemia)、衛矛科(Celastraceae)、山龍眼屬(Helicia)、棕櫚科和孢子含量稍增,顯示較前期漸轉暖濕。在1b亞帶(1260~630年前)棕櫚科再度出現且孢子含量增加,顯示再度轉為暖濕,可對應到「中世紀暖期」。1a亞帶(630年前以來)九芎含量大增,但棕櫚科和孢子含量皆減少,顯示較前期轉為溫涼乾燥,可能已進入「小冰期」。 在2b~a(2610~1690年前)、1d亞帶(1590~1480年前)和1c亞帶晚期~1b亞帶(1300~630年前) 都有碳屑(charcoal)存在,且這些時期孢子含量都有突然減少的波動,因此不排除是氣候變乾造成森林火災所致。但根據台灣中部地區考古資料顯示,在大約4000年前左右埔里地區已有人類農耕活動證據,但可能僅採小規模得燒墾及小米耕作;在鯉魚潭西北側山頂(犁頭尖山遺址)及鯉魚潭旁(鯉魚窟遺址)都有考古遺址的存在,且有農耕石器出土。鯉魚潭在大約2000年前左右,農耕種花粉開始出現,且有兩次碳屑峰值,顯示在大約2000年前左右可能已有人為活動,並造成碳屑峰值的累積,但可能還沒有大規模的耕作行為。

關鍵字

晚全新世 孢粉分析 碳屑 考古遺址 埔里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張光直,1970。中國南部的史前文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2本第一份,第143–177頁.
石璋如,劉益昌,1987。大馬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89。
李政益,2004。恆春半島東源谷地3000年來的沈積物孢粉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地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共51頁,6圖版。
林淑芬,2004。由孢粉記錄看宜蘭平原最近4200年來的自然環境演變及其與史前文化發展之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共189頁,8圖版。
張光直,1977。濁水溪大肚溪流域考古–「濁大計劃」第一期考古工作總結《台灣省濁水溪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70。

被引用紀錄


吳孟寰(2012)。松羅湖三千餘年來的沉積物孢粉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2545
汪良奇(2011)。以湖泊沉積物內花粉與矽藻重建台灣東部晚全新世氣候與環境變遷〔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3449
黃致展(2011)。蘭陽溪流域系統千年來自然災變與淇武蘭文化空白之關聯〔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1845
李政益(2010)。恆春半島東源谷地晚第四紀之植被與氣候變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1578
賴曉瑩(2010)。台灣中部魚池盆地倒數第二次冰期沉積物的孢粉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079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