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6.154.103
  • 學位論文

後冷戰時期台日關係轉變之分析

The study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Taiwan-Japan relationship in the period of Post-Cold War

指導教授 : 陳明通

摘要


自1972年的台日斷交以來,日本政府基於對中國政府的承諾,以「政經分離」及避免與「台灣當局」有接觸為原則處理台日交流及合作事務。但本論文認為冷戰結束後,台日關係確實有所改變。本論文以探討「日本對台灣外交政策」為主軸,針對後冷戰時期的台日關係轉變過程加以分析。本論文由國際環境和國內事務的兩個層次檢討這主題;第二章探討國際環境演變對台日關係的影響,第三章和第四章探討台日國內因素對雙邊關係的影響。最後,第五章以「前總統李登輝訪日問題」和「台灣旅客免簽措施」為切入的議題,藉由個案研究的方法,進一步分析台日互動關係及其國內外因素。 研究發現,冷戰後台日關係走近的國際因素有(一)搖擺不停的美國東亞戰略、(二)中國威脅、(三)中日關係惡化等。首先,搖擺不停的美國東亞戰略引起對美國的依賴性很高的台日兩國的緊張,這樣的惡性循環使台日關係逐漸走近。其次,視台灣海峽為「海上生命線」的日本,與為了對抗來自中國的威脅而尋找同盟對象的台灣,因為中國威脅的因素而逐漸互相重視彼此的存在。最後,若台灣對中日爭議議題上採取支持日本的態度,日本可以在中日關係佔優勢,因此日本傾向於爭取台灣的支持。這樣的現況給予日本政府使用「台灣牌」,以牽制中國的空間。 就台日國內因素而言,2000年民進黨掌握執政權更成為日本左派人士關切台灣動向的契機,帶動了日本朝野政黨對台灣的態度改善。民進黨政府的對日工作經過一連串的挫折及批評之後,正在邁向「台日關係正常化」而發展。日本方面,小泉純一郎就任首相之後,朝向於採用以國家利益為基礎的現實主義的外交政策;為了牽制中國,主動改善對於台灣相關議題的態度。對於台日之間的現實問題,一方面堅持對中國的承諾,但一方面在一定程度的框架之下,基於現實主義的觀點,做出自主性的外交決策。 細究之下不難發現,自199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的確逐漸以尋求國家利益的現實主義的態度處理台灣相關議題,因而大幅提升台日關係。然而,日本的國家利益何在?中日關係的惡化並不符合日本國家利益,但以目前中日戰略重疊的現況而言,為了維護國家安全,日本外交態度不得對中國過度卑躬屈膝。簡言之,日本在堅持對中國的承諾的同時,在一定程度的框架之下,繼續深化台日關係,以牽制中國,這就是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對台灣而言,當日本將「台灣牌」作為中國外交的籌碼時,如何從此找出自己的國家利益,才是主要的課題。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李登輝,1999,《台灣的主張》,台北:遠流。
李毓萱,2004,〈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之評析〉,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思慎,1999,《擺盪在両岸之間戦後日本対華政策1945∼1997》,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邱坤玄,2004,〈中共對冷戰後美日安全關係的認知與新安全觀的形成〉,《東亞研究》,第35卷第2期,頁3-25。
坪田敏孝,1996,〈冷戰後中華民國與日本的互動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5卷10期,頁33-44。

被引用紀錄


趙曉雲(2010)。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外交決策之研究 (2000—2008年)〔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0.00968
內木勝一(2008)。台灣問題對中日兩國關係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8.00499
和田杏奈(2008)。冷戰後日本安保體制變遷與台灣議題之相關性〔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10195
莊文一(2007)。冷戰後臺日中三邊關係下的日本兩岸政策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015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