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33.178
  • 學位論文

新奢華部落-解讀台灣六年級女生的名牌消費文化

指導教授 : 劉維公
共同指導教授 : 邱榮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六年級女生是台灣當下的最主力消費群之一,她們熱衷於購買名牌商品,但卻經常因此遭受社會的貶抑,被認為這是一種敗家、奢侈的行為,而六年級女生一旦為自己的行為提出辯護,就會被認為是遭到商業操控,或是社會風氣敗壞等造成。  本研究提出正反兩面的消費理論,來解釋奢華的消費行為,在批判理論方面,包括奢華消費乃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工階級的悲哀,因為他們將更不自覺的永遠無法翻身、P. Bourdieu提出的消費行為乃由優勢階級加以主宰、J. Baudrillard認為奢華消費將會人類生活在一種美學「幻覺」之中,社會真實已消失等;另外,本研究另從認同的正面觀點出發,提出消費者具有主動性,因認同而形成後現代部落,此部落不同於傳統人類學的部落,不再是由階級、職業等決定部落,而是由品味、美感等的認同來決定部落的存續與發展。  奢華風潮是全世界皆然的現象,台灣的各種奢華的消費行為甚至消費態度其實早已出現。有不少文獻都呼應著批判理論的看法,認為高度消費只會使全球化造成富國與窮國的更大差距、高度消費只是企業控制人們的做法;然而,奢華消費可能是世代差異、女性消費力崛起、社會開始講求美感….等因素造成。 本研究藉由問卷與深度訪談,讓台灣六年級女生及相關業者來說話,證明研析出台灣六年級女生在購買名牌商品時具有主動性的存在,她們認同的是名牌商品的質感,並且認為購買名牌的行為雖然在別人看來是敗家奢靡,但她們卻理直氣壯的從環保的、理性的、美感的、經濟的、實用的等各個角度,來說明自己購買名牌商品並非只是盲從,她們擁有有別於上個世代的新消費觀,她們是走新貴族路線的新奢華部落。

關鍵字

奢華 消費 部落 六年級 台灣 名牌 美學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taiwan consumption luxury brand tribe

參考文獻


馮建三譯,Toby Miller Nitin Govil & John Mcmurria & Richard Maxwell著,2003,《全球好萊塢》,台北:巨流。
閻蕙群、陳俐雯譯,Virginia Postrel著,2004,《風格美感經濟學》,台北:商智。
Baudrillard, J.(1983b). In the Shadow fo the Silent Majorities. N.Y.:Semirtext.
Bourdieu, P.(1984).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Cambri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urdieu, P.(1989). Social space and Symbolic Power, Sociological Theory, 7.

被引用紀錄


郭乃瑄(2007)。解析精品消費神話:歐美與日系女性雜誌之分析比較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7.00426
胡珮嫻(2009)。精品消費及空間展示設計議題論述-以Armani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901309
吳靜怡(2012)。一首臺北消費文化的協奏曲-東區與東區妹〔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1977
李雯琳(2008)。女性精品消費行為之研究-台灣實證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1763
王淯蕓(2012)。國小教師名牌包消費文化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9-280120141500570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