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42.193
  • 學位論文

晉宋間佛儒論諍研究—— 以〈白黑論〉、〈達性論〉為中心的展開

The Study on the Argument of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Between Jin and Song Dynasty: Based on the core concept of "Bai Hei Lun" and "Da Xing Lun"

指導教授 : 涂艷秋

摘要


本研究以晉宋之間,由慧琳〈白黑論〉所引發之兩階段佛儒論諍(白黑論諍及達性論諍)為討論核心,先釐清兩階段論諍的論諍點,再透過《弘明集》中的往來書信等材料,分析論諍過程,並從中勾勒何承天及佛教的思想內涵。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並回顧前人相關研究成果。第二章針對廬山慧遠的因果思想觀進行探討,以此作為理解白黑論諍及達性論諍的背景,並試著觀察慧遠的思想與後來顏延之、宗炳等捍衛佛教的論者有何異同,試圖勾勒出晉宋時代佛儒論諍的脈絡。 第三章探討慧琳〈白黑論〉及其所引發何承天與宗炳的「白黑論諍」,主要從以下三個論諍點進行討論,分別為「有關『神明有無』之論諍」、「有關『空』之論諍」及「有關佛教現實批判之論諍」。第四章延續白黑論諍,聚焦由何承天撰寫〈達性論〉所引發與顏延之的「達性論諍」進行討論,其主要論諍點有以下三項,分別為「對於人的存在與本質的探討」、「對於『聖人』有別與眾生說的辯論」以及「對於『施恩求福』與『因果報應』的質疑」。 第五章為結論,總結兩階段論諍特點,也發現晉宋時代佛儒論諍的發生,主要來自於雙方對於「因果報應觀」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此階段的佛儒思想依舊處於「文化衝突」的階段,尚未達到「思想文化融合」的境界。此外,本研究亦發現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到了晉宋時代,似乎分成「僧團」及「民眾」兩階,廬山慧遠之思想體系完整,對僧團影響大,但民間依舊還在對佛教最根本的因果報應觀進行論辯。

並列摘要


本論文以中文書寫,作者無提供英文摘要。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一、古典文獻(按年代排序)
〔漢〕孔安國傳、〔唐〕陸德明音義、〔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撰校勘記:《尚書正義》,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
〔漢〕班固撰、〔清〕王先謙補注:《漢書補注》,新文豐出版,1988年。
〔梁〕僧祐:《弘明集》,《大正藏》第52冊。
〔梁〕僧祐撰、李小榮校箋:《弘明集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