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40.177
  • 學位論文

佛教梵唄〈大悲咒〉之傳統與遞變

Tradition and Transition in Buddhist Chants "Da BeiZhou"

指導教授 : 吳榮順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佛教東傳後因地理、環境、語言、文化的差異,音樂也隨之改變。音樂傳達 著人文地理的思想,環境的變遷更帶動音樂的轉換,音樂記錄了歷史之演進,它 誠實的傳達了時代的進化與內涵,更是提供了歷時性(diachronic)音樂現象的一個 重要的依據。 一個在漢地流傳一千三百多年的佛教梵隕<大悲咒〉,因派別與傳承之不同 而有異樣的表現方式,本文將從佛教之源起與支派的分裂來探究其發展之根源, 進而從佛教發源地來理解印度佛教的現況與展望及台灣佛教的發展現況,並藉由 田野錄音與訪談的方式來探討〈藏傳大悲咒〉與〈漢傳大悲咒〉之異同。在時代 的變遷與社會型態的轉換下佛教音樂呈現了多元型態的傳遞,近日台灣錄音佛教 音樂中的〈大悲咒〉有著相當蓬勃的市場接受度,筆者將從音樂風格之異同建構 其分類系統,並從音樂、社會與文化的多重面向來探討音樂符號轉變後之象徵意 義。

並列摘要


none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1982《觀世音菩薩本事》黃佳馨譯,台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9《快樂一達賴喇嘛的生活智慧》朱衣譯,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釋慧嚴台灣佛教史前期〉
〈釋聖嚴現代台灣佛教的學術研究〉
<王文雄中國佛教在台灣的發展史研究〉

被引用紀錄


方柏舜(2010)。台灣大悲咒水法門之研究-以功德山中華國際大悲咒水功德會為中心〔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3/CJCU.2010.00172
蘇凡凌(2006)。支聲複音概念在我的音樂創作中的實踐〔博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1402200715561700
王奕涵(2016)。從旋律的建構談我的創作〔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20062016152018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