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97.109
  • 學位論文

艾曼紐˙瑟裘奈的擊樂作品《麥哲倫協奏曲》之樂曲分析與音樂詮釋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Magellan Concerto》by Emmanuel Sejourne

指導教授 : 朱宗慶
共同指導教授 : 吳珮菁 吳思珊

摘要


相較於其他西洋樂器,打擊樂器發展較晚,藉由許多愛樂人士的推廣,使得打擊樂漸被重視。近年來,打擊樂的發展備受肯定,許多國家紛紛興辦重要的國際打擊樂節、國際打擊樂比賽。藉由這些活動,許多當代作曲家為打擊樂創作出新穎的曲目,同時也越來越多委託創作的曲目出現。 打擊樂作品可分為獨奏曲、重奏曲、協奏曲的分類。由於打擊樂器分類盛多,以協奏曲來說,可分為單一樂器為主奏的協奏曲及多重樂器為主奏的協奏曲,本次主要研究的曲目,分為五個樂章,並在各樂章間使用了不同樂器,分別是馬林巴木琴、綜合打擊樂器、鐵琴、小鼓、綜合打擊樂器;此首作品,將各打擊樂器集大成,獨立於樂章間,對打擊樂作品的發展及演出形式有所突破與創新。 這次的書面報告,筆者將探討由艾曼紐˙瑟裘奈Emmanuel Sejourne為了2010年戛納國擊打擊樂比賽 所創作以打擊樂為主奏與弦樂團協奏的曲目《麥哲倫協奏曲》﹝Magellan Concerto﹞,分析其音樂意象與樂器使用的結合,並以音樂美學的角度探討其音樂的發展。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袁曉彤。擊樂二重奏作品《慾望廚房》之樂曲分析及演奏詮釋。
楊惠蓁。擊樂獨奏作品《納吉法爾》之樂曲分析及演奏詮釋。
巫欣璇。馬林巴木琴作品《流水、古厝、酒家》與《野臺高歌》之樂曲分析與詮釋。
戴孟穎。以《儺舞》及《塔朗泰拉》為例分析以舞蹈為標題的打擊樂作品。
中文書目

被引用紀錄


孔裕慈(2014)。約翰.薩塔斯《巨靈》馬林巴木琴協奏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4.00106
林浩伯(2013)。張鈞量《馬林巴木琴協奏曲》之樂曲分析與詮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3.00005
陳璟宜(2016)。艾克哈德•科佩斯基的擊樂作品《月夜之舞》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18022016145001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