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53.209
  • 學位論文

那些說故事的手: 屏東排灣puljeti雕刻的社會關係與意義詮釋

指導教授 : 顧坤惠

摘要


這是一部關於排灣人如何藉由雕刻,重新修復自身與社會關係的民族誌研究。 位於屏東縣北大武山山腰處的puljeti村,作為一個木雕村它象徵的是排灣族木雕以及台灣泛原住民木雕的重要源頭處。當我們想要討論木雕傳統與創新之間複雜的匯流關係,puljeti木雕的發展可說是整體原住民藝術發展的縮影。 然而,百年來木雕文化不再僅是排灣族獨享作為標誌社會階序的文化證物,自日治時期以來商業蒐藏買賣市場的勃興與沒落,雕品開始脫離排灣脈絡,既被動也主動涉入到多方文化場域而產生各式新的文化意涵,滿足各方人等對雕品的需求及想像,對於當年光復後以大量變賣木雕家產換取現金來源的排灣部落而言,往後祖先柱的重製又是支撐貴族階序系統重要的社會行動。同時,雕品因創作工具及技藝、理念日漸多元,木雕與排灣社會的深層連結添入愈來愈多未被釐清的選擇元素,尤其排灣社會個人為了追求家系聲望積累在平民之間產生新的詮釋,這些元素埋藏在社會與個人之間的矛盾與協商,再次交互作用出當代排灣社會對於社會流動的政治實踐。 究竟,排灣木雕產業是否慢慢接連起鑲嵌貴族體系的歷史軌跡,抑或裂斷?在本研究中,我將以泰武鄉puljeti村為主,考察木雕與排灣社會的關係與雕刻師群體,以了解排灣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藝術行為來實踐、挑戰與調整階序的過程。

參考文獻


2010 台灣原住民:人族的文化旅程。台北:遠足。
2012 法國藝術社會學的發展脈絡與研究特色。臺灣社會學刊51:159-190。
2008 排灣族藝術圖像中人的形體與意象分析:從神話與雕刻談起,刊於民俗曲藝, 161:135-184。
2012 物質性、符號與美感所在:陶壺世界的感知詮釋,刊於民俗曲藝176:15-65。
Appadurai, Arjun阿爾君 阿帕度萊

被引用紀錄


黃介生(2014)。高職室內設計科學生工程管理專業能力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1/NTUT.2014.00556
黄美惠(2013)。從黑手到頭家:一位技職人的生命史〔博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6-2301201412065400
劉曉菁(2016)。我國青年就業政策評估-以「明師高徒」計畫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7207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