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95.244
  • 學位論文

錫-銦-銀相平衡與錫-銦-(銀)/銀界面反應

指導教授 : 陳信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錫-銦與錫-銦-銀合金為常見的低熔點商用銲料合金,銀為電子產品中普遍使用的基材與表面處理材料。本研究探討錫-銦-銀三元系統相平衡、錫-銦/銀界面反應、以及錫-銦-銀/銀界面反應。界面反應知識對銲點可靠度評估十分重要。而錫-銦-銀三元系統相平衡知識,除了具有基礎材料資料之重要性外,三元相平衡之知識對瞭解界面反應現象亦將有很大之助益。本研究整理與評估目前三元系統之相平衡資料,針對資料不足與不一致之處,選擇合適之合金組成與溫度,進行相平衡之實驗,再根據實驗結果與文獻資料,以推定錫-銦-銀三元系統相平衡。界面反應之探討,則使用反應偶進行實驗。選定之合金為Sn-51wt%In (Sn-52at.%In)、Sn-20wt%In (Sn-20.5at.%In)、Sn-20wt%In-2.8wt%Ag (Sn-20.5at.%In-3.1.at%Ag),反應則包含不同溫度與時間之條件。Sn-51wt%In/Ag在150oC之液/固界面反應,僅經10分鐘,界面就有總厚度約8.7μm的AgIn2與Ag2In相生成。結果也發現銀基材比銅基材更容易溶入錫銦共晶的銲湯。Sn-51wt%In /Ag在75oC反應480小時後,即發現介金屬AgIn2相厚度增長至約16μm;並且當反應時間增長至1440小時後,可以發現界面慢慢有Ag2In相產生。當反應溫度升至100oC時,卻發現介金屬相厚度增長趨勢減緩,反應1440小時後厚度僅約4~5μm,並且界面的Ag2In相厚度比其他溫度所生成的厚。而在將反應偶由75oC反應一段時間後再置入100oC反應,可以發現介金屬生成相之中有許多的銀區塊產生,並且介金屬相由Ag2In相在外側包覆薄薄的AgIn2相組成。Sn-20wt%In/Ag與Sn-20wt%In-2.8wt%Ag在250oC之液/固界面反應,皆在界面處有扇貝狀的ζ相產生,並且在銲料端亦有部分的ζ相析出。在75oC與100oC反應溫度下反應1440小時後,Sn-20wt%In/Ag界面未有介金屬相產生,Sn-20wt%In-2.8wt%Ag則產生Ag2In相;當溫度升至125oC後反應1440小時,Sn-20wt%In/Ag與Sn-20wt%In-2.8wt%Ag皆在界面產生ζ相與Ag2In相。

參考文獻


[5] C. Y. Huang and K. Srihari, IEEE/CPMT Int'l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ymposium, pp. 344-350, 1995.
[9] A. Rahn, The Basics of Soldering, John Wiely & Sons, New York, 1993.
[15] Glazer, J.,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 Vol. 40, No. 2, pp. 65-93, 1995.
[18] Frederick N. Rhines, Phase Diagrams in Metallurgy, pp.5-8, 1986.
[29] G. P. Vassilev, E. S. Dobrev, J.-C. Tedenac,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399, pp.118-125, 200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