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97.61
  • 學位論文

兩階段不同順序氫與氦離子佈植於矽(100)晶圓引發缺陷之動態演化與研究

HASH(0x1bb68960)

指導教授 : 梁正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在本論文所探討的離子劈裂技術中,係旨於研究以兩階段不同順序的氫與氦離子佈植取代單階段的氫離子佈植,所造成矽(100)試片表面的發泡與發泡破裂現象以及試片內部缺陷的演化情形,並與只有單一階段氫離子佈植的結果進行交互比較。所使用的特性量測分析儀器包括:動態光學顯微分析儀器、拉曼光譜儀、二次離子質譜儀、以及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結果顯示:不同順序的兩階段離子佈植造成不一樣的缺陷分佈情形,也使得在使用特性量測儀器所觀察到的現象大不相同。加入氦離子佈植的試片在經退火後,其試片內部出現有明顯的長條裂縫,此一裂縫的生成是為絕緣體上矽薄膜能否成功轉移的重要關鍵,是以添加氦離子的兩階段離子佈植可以較單階段氫離子佈值提高了製作絕緣體上矽的成功機率。本論文所使用的兩階段氫與氦離子佈值試片經由適當的晶圓接合以及退火製程皆可得到絕緣體上矽結構,其中,氦先佈值(即 He+H)者其薄膜轉移的面積高於氦後佈值(即 H+He)者,絕緣體上矽薄膜的表面粗糙度亦是前者優於後者。總結而言,前者為較佳的製程。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1] M. Bruel, Nucl. Instr. and Meth. B, 108 (1996) 313.
[2] L. J. Huang, Q. Y. Tong, Y. L. Chao, and T. H. Lee,
Appl. Phys. Lett., 74 (1999) 982.
[3] M.K. Weldon, V.E. Marsico, Y.J. Chabal, A. Agarwal,
and D. J. Eaglesham, Appl. Phys. Lett. 72, 1086 (1998).

被引用紀錄


鍾志宏(2009)。不同能量與順序對於氫與氦離子共佈植於矽所引發表面發泡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9.00179
謝欣媛(2009)。動態光學顯微分析兩階段氫氦離子佈植於矽所引發之表面發泡現象〔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1111200916020212
黃明皓(2010)。氦離子對於氫分子離子佈植於矽所引發表面發泡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190120111139223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