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0.242.165
  • 學位論文

當代臺灣醫療散文中的生死意涵研究——以八○年代之後作品為主

指導教授 : 林安梧教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摘 要 隨著近年來寫作主題的多元化,醫療寫作成為一種值得關注的新文類,常見的有醫生作品、病誌書寫、陪病心情的分享。本論文將分別以醫生、病患以及病患家屬書寫的散文作品為主,探討醫療散文中呈現的生死意涵。 臺灣醫生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懸壺濟世之外,對於臺灣文學的延續與發展貢獻良多;邁入新世紀後,醫生在醫療寫作中關心的層面更為廣泛,除了醫學與文學的結合,有針對醫療現象與醫學教育進行反省、批判的寫作,還有跨國醫療經驗書寫,反映出醫生作家對人性與生死的領悟,以及對社會的關懷及省思。病患及病患家屬則藉著書寫疾病,在作品中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表達個人體悟。病患真實體驗的寫作,因為直接面對疾病帶來的威脅,與醫生的疾病體驗明顯不同,其中,醫者與病患關注焦點的差異,可以作為改善醫病倫理的珍貴參考。透過病患家屬的心情分享,讀者更可以清楚感受到病患家屬並非醫療情境中的旁觀者,他們與病患同時經歷病痛,甚至在失去親人之後必須獨自承擔悲傷,活在徹底失去希望的痛苦裡,難以平復。 在醫療情境裡的不同角色,面對生死的態度必然有所不同,本論文希望透過不同角度文本分析醫生、病患、病患家屬在醫療散文中呈現的生命哲學,比較三者對生死看法的差異,並試著將研究結果應用至醫學人文相關領域中,以期讓醫療散文中的生死意涵發揮安頓身心的影響,也就是人人重視「活著」的「當下」,並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層次,追尋生命的真實意義,在面臨生死大限時能夠平靜無憾。

關鍵字

醫療散文 醫生 病患 病患家屬 生死意涵

參考文獻


陳克華,《愛人》,台北:漢光文庫,1987.12。
陳宏,《眨眼之間——漸凍人陳宏的熱情人生》,台北:圓神出版,2002.12。
傅偉勳,《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台北:正中書局,1993.07。
林師安梧,《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台北:明文書局,2001.07再版。
林師安梧,《人文學方法論——詮釋的存有學探源》,台北:讀冊文化事業,2003.07。

被引用紀錄


林欣瑩(2015)。醫生作家散文對生命哲理的啟發〔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5.00253
許富盛(2012)。醫生部落客的書寫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01488
李宗霖(2014)。被診治的「身體」─醫生作家的離島書寫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85699
黃靖如(2015)。醫師作家劉育志網路作品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23558
丁文郁(2016)。傅志遠之醫療書寫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5514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