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89.231
  • 學位論文

問題本位學習(PBL)在國中社會領域歷史教學的應用

指導教授 : 朱鴻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針對國中一年級學生,以行動研究之模式實施「問題本位學習」(PBL)的教學策略來探討其可行性與困難度,本研究選定的教材單元為「日治時期的台灣」,研究範圍包含: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師生在實施歷程遭遇的困難與改善方法、以及教學者的專業成長。藉由建構「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進行合作互助的有意義學習,研究者本身於實際教學情境中體察「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之困難處與可行性,作深切觀察並思考反省以利教學精進,並期望個人之研究所得成果也能提供後續教育工作者做為參考。 研究者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為期二個月,資料的收集包含:態度量表、意見調查表、學生學習日誌、討論區留言、研究日誌、教學錄影帶、教室觀察等,同時將所得的資料進行質性與量的分析。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PBL教學對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有較正面的提升,不但增進學生學習歷史的信心,對學生學習歷史的價值與信念也有正面的影響。 二、PBL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以九年一貫十大基本能力來看,以「主動探究與研究的能力」、「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的能力」、「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欣賞、表現與創新的能力」、「表達、溝通與分享的能力」等方面較為明顯。 三、師生於實施歷程可能面臨的困難,一是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成自主學習的不適應,二是教師教學經驗、能力與技巧的不足。 四、透過此次教學行動研究,教師嘗試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活動與多元角色的扮演,教師除了獲得資訊素養的提升以外,也透過協同教學改善過去單打獨鬥的教學習慣。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PBL

參考文獻


陳玨名,《「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數學科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私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王千倖:〈合作學習〉,《師友》第364期,頁34-38,1997年10月。
吳耀明:〈問題本位學習在國小自然科之應用研究〉,《新竹教育大學學報》第21期,頁35-73,2005年12月。
林生傳:〈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第1卷第3期,頁1-14,1998年7月。
岳修平:〈網路教學於學校教育之應用〉,《課程與教學》第2卷第4期,頁61-76,1999年10月。

被引用紀錄


司徒世偉(2011)。高中數學中的排列組合之問題導向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1.00172
陳妍岐(2012)。以多文本閱讀討論提升國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之實驗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8019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