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12.220
  • 學位論文

從「陌生」到「熟悉」-性別議題融入高中美術鑑賞課程之教學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 : 趙惠玲 博士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為使教育的內容與生活脈動緊密連結,許多重要的社會議題被期待以融入的方式進入學校的課程中,而將社會議題融入過去總被視為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領域,很具有挑戰性與時代的教育意義。因此,研究者擬透過行動研究設計一個融入「性別議題」的美術鑑賞課程,以服務學校的高中生為研究對象,探討課程的設計、實施情形與教學成效,最後並提出改進教學與研究之建議。 研究所獲致的結論如下: 一、後現代的美術鑑賞教學,應該以多元詮釋取代過去的單一詮釋,訓練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以培養「觀看的智慧」。 二、傳統美術史的菁英背景,雖然為後現代藝術教育所批評,但其偏狹的性別意識型態正好可以做為「性別教育」的教材。 三、對於新教育制度的實施或新興議題的教學,以行動研究的態度來了解、透過行動研究的方法來發展,是理想又有效的方式。 四、經由本課程的實施,學生除了「鑑賞能力」進步外,也提升了觀看藝術品的「性別敏感度」,對本研究課程而言「性別教育」與「美術鑑賞教學」能發揮相輔相成的學習效果。 基於前述結論,研究者進一步提出個人行動研究之省思與建議,做為研究者未來教學與研究之改進,並提供教學實務工作者之參考。

參考文獻


袁汝儀(1996)。生活藝術教育雛論。通識教育,3(4),61-79。
陳瓊花(2001)。大學通識教育之藝術鑑賞課程設計-以「性別與藝術」為主題之課程設計模式與案例。視覺藝術,5,27-70。台北市立師院。
趙惠玲(2004)。後現代藝術教育思潮:視覺文化藝術教育。 台灣教育,628 ,14-22。
劉瑞琪(2000)。女性主義藝術史研究方法論。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8,195-235。
劉豐榮(2001)。當代藝術教育論題之評析。視覺藝術,4,59-96。

被引用紀錄


謝妃雅(2007)。台灣大學生跨性別影像解讀反應及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45208
李怡君(2008)。性別平等教育法校園實施之現況---以宜蘭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275100
曾敏慧(2010)。案例教學法應用在性別教育之教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92183
鍾綺文(2012)。「藝術與性別」課程發展與評鑑之研究:從創作意識、理念到實踐之歷程建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8423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