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82.78
  • 學位論文

日治時期臺灣都市公園的建立與發展—以嘉義公園為例

指導教授 : 范燕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摘要 日治時期臺灣都市公園的設立,乃是都市規劃的一環。最初在歐洲,都市公園是為了休閒與公共衛生,做為美化都市、提供健康保健的休息場地的「都市之肺」,而被規劃進都市建設的藍圖。而後,德國造園學者由「民眾園」的概念發展,逐漸形成現代都市公園的概念,並且都市公園更延伸成為都市現代化的象徵。日本則在明治維新後引入西方—特別是德國—都市計畫理念,隨著市區改正的推動,逐步建立現代化公園。同時,都市公園的概念也透過殖民政府施政,推行到臺灣各地。嘉義公園就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下,隨著市區改正的計畫誕生。嘉義公園的發展經歷了建置初期(1910-1915)對基礎設施的建立和擴建期(1916-1920)公園的擴大,至1920年帶來到成熟期(1920-1929)各項設施完備。1930年代,隨著嘉義地方運動及阿里山產業轉型,嘉義市開始觀光發展,嘉義公園所在的山仔頂被視作是休閒、娛樂產業集中的「嘉義的遊園地」,進入區域綜合發展期(1930-1937),直到進入戰時停制期(1937-1945)才結束。 關鍵字:都市公園、市區改正、大嘉義、嘉義公園、陳澄波、殖民現代性

參考文獻


一、官方文獻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嘉義市街市區改正不認可ノ件〉,《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三十五年十五年保存追加第四卷4708冊,15文號。
〈嘉義公園管理規則制定認可ノ件〉,《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四十三年永久保存第四十七卷,1646冊,1文號。
〈嘉義公園管理規則制定認可ノ件〉,《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四十三年永久保存第四十七卷,1646冊,1文號。公園預定地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