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232
  • 學位論文

清初文人的邊緣書寫:以尤侗、嵇永仁、廖燕劇作為中心

The Marginal Writing from the Literati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 Study of You Tong, Qi Yongren, Liao Yan’s Dramas

指導教授 : 陳芳

摘要


明末清初為中國近世重要轉折期,在權力更迭過程中,該時期文人依照理念抱負,選擇殉節舊朝、歸附新朝、逃禪隱居等不同人生歸宿,反應個人對時局的應世方法。中國文人具有經世濟民入世觀念,無法全然離群索居。清初文人為抒展抱負、謀求生計,參與科舉以獲得政治地位,眾多文人因科考制度無法達成功名,時間日久,才華之人理想受挫,形成抑鬱不平群體。學者薩依德(Edward W. Said)《知識分子論》(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認為真正知識分子具備道德修養,因疏離於權力核心而有邊緣、流亡特質,終身惴惴不安。清代初期,此文人群體亦具備薩依德所言特質,著述豐碩而透過戲曲寄寓情志,故採取薩依德「知識分子論」分析此群體三位代表性人物及其劇作,以見時代精神:尤侗(1618-1704)《西堂樂府》六部戲曲、嵇永仁(1637-1676)《抱犢山房集》三部戲曲、廖燕(1644-1705)《柴舟別集》四部雜劇。以三人劇作為中心,結合相關文獻,得知三人心境漂泊邊緣之感,來自於現實科舉、任職之挫折。尤侗經歷科舉屢試不舉、永平府推官「撻丁案」政治風波,辭官後《讀離騷》等六部戲作融入各式邊緣人物,展現尤侗對險惡政治、科舉不滿情緒,期待世間公義,以宗教作為心靈解脫。略晚之嵇永仁,早歲科舉不第,以遊幕、行醫為生,《揚州夢》流露期待受到執政者拔擢任用。後因三藩之亂遭受監禁近三年,獄中作品《續離騷》、《雙報應》批判世風人心敗壞,以陰陽果報作為勸懲,寄託忠節之心。時代最晚之廖燕《醉畫圖》等四部雜劇,首創「自我顯身」劇作方式,模糊實際我與劇中我界線,刻畫私我領域的孤寂情緒,具備強烈真實自傳色彩,可謂晚年回顧貧苦病瘧生活之寫照。三人經歷表現知識分子在權力邊緣外,追求安身立命之行動力,終極目標是發揮長才造福百姓。劇作均描述在邊緣生活中,自我寬慰寂寥、追求理念之知音相互共鳴,期許後世相同遭遇之知己理解,三人不僅是表面「憤懣牢騷」情緒,背後承擔知識分子因理想與時代格格不入之沉重「諤諤之音」。

關鍵字

尤侗 嵇永仁 廖燕 知識分子 戲曲 清初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
(一)兩漢至明代:
王充 撰、蕭登福 校注:《新編論衡》,臺北:臺灣古籍出版公司,2000年8月初版
于鄴:〈揚州夢記〉,收錄於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教坊記及其他九種》,文學類第2733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年12月初版
牛僧儒:〈周秦行記〉,收錄於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教坊記及其他九種》,文學類第2733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年12月初版

被引用紀錄


邱嘉耀(2022)。嵇永仁「獄中書寫」的抒情議題及其接受詮釋-兼論清初雜劇抒情性的文化建構臺大中文學報(78),209-263。https://doi.org/10.6281/NTUCL.202209_(78).000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