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98.191
  • 學位論文

新移民少年之歧視感受、社會控制與偏差行為關聯性研究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s among Discrimination、Social-Control and Misbehavior in Children of Foreign Spouses

指導教授 : 許春金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少子化的趨勢下,國中小新移民比例卻逐年提升,因此新移民的議題在台灣社會將越來越重要。其原因在於,當外籍配偶來到台灣生育子女後,將面臨子女的管教、教育等問題。且新移民在成長過程中,還必須面對家中文化差異、父母社經背景、社會歧視等問題,這將會是未來台灣少年犯罪的一個隱憂。 本文從晚婚、不婚與外籍配偶現象、少子化與新移民的挑戰、新移民與貧窮議題等文獻逐步探討,無處不看到歧視及社會控制的薄弱。從犯罪學的理論觀之,這些都使新移民身處在危機邊緣。 因此,本研究選擇大台北地區十所國中共295名學生做系統性的研究,並綜合討論之。研究發現,學校控制、同儕團體、歧視感受與低自我控制是影響新移民少年產生偏差行為的主因。換句話說,在這些變項中表現良好的少年(不管是新移民或者非新移民均是),他們偏差行為的發生率較低,反之亦然。 而是否為新移民少年,本研究發現它並非是影響偏差行為的主因。如同哈佛大學Dr. Robert Sampson的研究,他認為多元文化並不會造成犯罪。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該對於社會上的歧視語言做出回應,因為被歧視的感受是很屈辱的,長久下來都會對個體造成傷害。台灣是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擁有繽紛豐富的多元文化特色,我們應該善用這個資源,讓多元族群變成我們的資產,而不是讓歧視繼續,若因此產生衝突與對立,此種代價將不是一個多元化的台灣現代社會所可以承擔的。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供了一些建議給政府、學校及教師參考,希望這些建議能對他們在輔導新移民少年時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吳芝儀(2000),《中輟學生的危機與轉機》,嘉義:濤石。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441頁。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臺北:臺灣社會研究。
黃聖紜(2004),《窮孩子•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論文。

被引用紀錄


陳志銘(2009)。導師、輔導人員、軍訓教官對高中職在學學生偏差行為影響之比較研究-以臺北市高中職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0601200910362000
羅玉珠(2011)。外在社會控制、內在價值信仰與兒童偏差行為相關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0607201114012000
李思苑(2011)。外籍配偶子女族群認同、社會控制與偏差行為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0109201115521400
劉行五(2013)。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壓迫因素、社會支持與偏差行為關聯性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35659
黃聖雄(2017)。以潛在成長模式探討臺灣中部地區新移民子女之社會心理因素對行為問題之影響〔博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3-30082017163757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