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6.75
  • 期刊

從超個人心理學看瀕死經驗及其靈性、佛性對臨終者的宗教心理輔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一九七○年代,在美國興起的第四勢力超個人心理學,其學說乃主張人人有超個人意識的自我超越或靈性的需求。人如能在超個人意識中獲得高峰經驗,在死亡時,就好像親臨了美麗的死亡的經驗。對超個人心理學來說,死亡並不是一件恐懼、害怕的經驗,反而是一種「甜蜜」的痛苦經驗。就獲得高峰經驗的人來說,頗有孔子「朝聞道,夕死可也」超越死亡的心境。 超個人心理學的思想基礎及其來源,乃是許多心理學家從東方文化與宗教中肯定其「靈性」或「靈魂」、「心靈」、「佛性」、「空性」....等超個人意識的地位,並以此來建立其超個人心學的理論基礎。其中其榮格,從藏傳佛教的《西藏度亡經》(《中有得度解脫》)中,一本指導死者的靈魂如何渡惰四十九天的流浪旅程,獲得新生,他認為瀕死過程之種種經驗(near-death-experiences),乃是超個人意識——集體無意識中原型的象徵的投影;與佛教的經典上所述一樣,這種經驗從醫學或副心理學(Parapsychology)的觀點可以獲得證明。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林志遠(2016)。療癒民宿之規劃設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600724
楊彥芬(2008)。念佛療心:從一位佛教徒皈依的生命敘說探 討佛法和心理治療之間的關係〔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800004
林佳慧(2015)。靈性照顧對安老所老人生活適應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0161
蕭思美(2004)。晚期肺癌病患在治療期間的靈性困擾與需求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4.01806
黃惠貞(2002)。某大專院校學生靈性健康、知覺壓力與憂鬱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90420071413057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