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4.181
  • 期刊

【論文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存活與死亡之因子探討-以台灣南部某地區醫院門診為例

【論文摘要】Analysis of Survival or Death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Experience of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a Regional Hospital in Southern Taiwan

摘要


前言:在台灣,根據2017年中央健保署死因統計,肺癌為十大死因的第一名,其中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而單就COPD排行就名列台灣107年十大死因第7位,其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現象,進而造成國民健康的隱形殺手。因此,本篇研究目的為初探門診COPD病人存活與死亡的因子。研究方法設計:本研究採用回溯性世代研究,通過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的審查,收集自2018年11月13日至2019年11月12日期間南部某地區醫院胸腔內科衛教室之COPD病人,其資料庫收案條件為最近90天內於胸腔科門診診斷為COPD兩次且有一年內肺功能符合FEV_1/FVC低於0.7者,則給予收案衛教。而存活族群之定義為從收案開始,一直持續規律執行衛教者。此外,其死亡族群的追蹤調查時機為追蹤期間超過80天而未規律回診衛教之病人,利用病歷資料或電話訪問確定之結果者。最後,其統計資料以SPSS 25.0 for windows做分析,使用之統計方法為卡方檢定(Fisher's Exact Test)、獨立樣本T檢定及二項式邏輯斯回歸,若p<0.05則達統計學上之意義。研究結果:個案數共259位,其中存活族群佔95.4%(n=247人),死亡族群佔4.6%(n=12人),兩者相比較,基本特性部分其平均年齡為(73.11 ± 9.26vs.77.58 ± 8.63; p=0.102)、性別(男)為(86.2%vs.66.7%; p=0.081)和身體質量指數為(24.29 ± 4.34vs.23.21 ± 4.67; p=0.402);起初生命徵象的測量部分,死亡族群有較低之收縮壓(138.24 ± 17.90vs.124.58 ± 23.20; p=0.012)和較高的呼吸速率(19.18 ± 1.51vs.20.08 ± 2.02; p=0.048);而在共病症分析,顯示死亡族群較高比率有高血壓趨勢(46.6%vs.75%; p=0.05)和氣喘(11.3%vs.33.3%; p=0.047);疾病控制程度方面,死亡族群收案時有較高的修改過的英國醫學研究會問卷分數(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MRC)(1.79 ± 0.91vs.2.33 ± 0.78; p=0.043)、第二次追蹤其一年內急性惡化發作頻率累計(2.09 ± 2.53vs.6.67 ± 5.69; p=0.003);在疾病嚴重度方面,衛教前最新一次的肺功能有較差的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前的FEV_1(L)(1.56 ± 1.92vs.1.15 ± 0.54; p=0.049)及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後的FEV_1(L)(1.55 ± 0.57vs.1.21 ± 0.54; p=0.042)。近一步將相關有顯著意義之因子進行二項式邏輯斯回歸分析,發現提高COPD病人死亡之相關因子為COPD合併有氣喘之共病者(Oddsratio:3.911; 95%CI, 1.106-13.829, p=0.034)、收案時mMRC有較高的分數(Oddsratio:2.164; 95%CI, 1.002-4.675, p=0.05)及於第二次追蹤其一年內急性惡化發作較高頻率(Oddsratio:1.43; 95%CI, 1.08-1.892, p=0.012);此外,衛教前最新一次的肺功能有較差的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後的FEV_1(L)(Oddsratio:0.254; 95%CI, 0.067-0.966, p=0.044),則病人亦會有更高的機率病情控制不佳,而導致死亡。結論:分析COPD死亡族群的病人在合併有氣喘共病症、收案時病人日常生活於爬樓過程緩慢或需要停下喘氣及正常走一百公尺時要停下喘口氣的程度時和較高的一年內急性惡化次數累計,以及衛教前最新一次的肺功能有較差的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後的FEV_1(L),則將會有更高的機率使病人病情控制不佳,而邁向死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