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05.255
  • 期刊

【論文摘要】於新生兒加護病房使用氣管內管拔管檢核表之分析

【論文摘要】Analysis of using Extubation checklist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摘要


前言:新生兒加護病房重症早產兒往往因呼吸衰竭而插上氣管內管使用呼吸器,根據現有文獻回顧,有關氣管內管插管的早產兒目前缺乏有實證基礎的拔管評估方式,臨床只能依據醫療人員的經驗與患者臨床表徵做出拔管的決定。研究顯示,早產兒拔管失敗再度插管,將導致呼吸器使用時間延長,並使相關併發症如BPD及死亡的風險增加。因此本院新生兒加護病房嘗試制定「氣管內管拔管檢核表」,以過往臨床經驗及文獻數據作為參考來擬定拔管指引,期望藉由將拔管條件標準化以達到減少拔管失敗的風險。研究方法:以南部某醫學中心新生兒加護病房,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出生、插管使用呼吸器>24小時、懷孕週數<32周、出生體重<1500克的早產兒為研究對象,以病歷回溯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包含基本生理資料、呼吸器參數、生化數值及預後。「氣管內管拔管檢核表」的拔管指引包含:疾病狀態有改善、自發性呼吸≥30次/分、尖峰吸氣壓力設定(PIP)≤15cmH_2O、FiO_2使用≤30%、血液pH≥7.2以及PvCO_2 ≤ 70 mmHg共六項,每符合一項得一分,滿分六分,相關數據將代入拔管檢核表進行給分。依據拔管後72小時內是否再度插管區分為拔管成功組及拔管失敗組。以SPSS20.0與JMP15分析兩組之間的數據差異及拔管檢核表的效力,p<0.05視為具有統計上顯著差異。結果發現:共收案41位早產兒,35位拔管成功(85.4%),6位拔管失敗(14.6%)。兩組早產兒在懷孕週數、性別、五分鐘Apgar score、產前類固醇、表面張力素、拔管前的受孕後週數及體重數、拔管後的呼吸支持設備等皆無顯著差異。在拔管成功的組別裡,早產兒出生體重較重(p<0.05)、拔管前使用的FiO_2較低(p<0.05)、PIP也較低(p<0.05)、產生≥3度ROP的比例較低(P<0.001)、中度或重度BPD的比例較低(p<0.05)、累積使用呼吸器天數較短(p<0.05)、累積住院天數較短(p<0.05),如表一及表二所示。將拔管檢核表的評分數作為自變數,並將拔管是否成功作為依變數去執行邏輯迴歸分析,在校正出生體重及拔管後的呼吸支持設備之後,拔管檢核表的評分數仍對拔管成功呈現顯著(p<0.05),亦即此表的評分數能作為預測拔管是否能成功,分數越高,拔管成功之機會越高,如表三所示。接著使用ROC分析,可得此邏輯迴歸模型的AUC為0.938,如圖一所示。而將拔管檢核表應用於此收案族群時(亦即未經校正直接以表單評分實際去預測收案族群得出的結果),可得最佳Cut off point為5分,敏感度為91.4%,特異度為66.7%,陽性預測值(PPV)為94.1%,陰性預測值(NPV)為57.1%,準確度為87.8%,如表四所示。因此預期在條件相同的早產兒族群中,拔管檢核表分數≥5分時可考慮拔管。結論與貢獻:本研究提供對於插管使用呼吸器>24小時、懷孕週數<32周、出生體重<1500克的早產兒一個可能的評估拔管時機的方式,希望藉由此研究結果提供較為客觀的拔管指引,協助臨床評估,增加拔管成功之機會。(表格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