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98.13
  • 期刊

梁啟超的學術思想:以墨子學為中心之分析

摘要


梁啟超的墨學研究依時間先後可分爲兩大段落,一是1904年在《新民叢報》上的〈子墨子學說〉與〈墨子之論理學〉;一是1920年代的《墨經校釋》、《墨子學案》和《先秦政治思想史》中的墨子部分等。這兩個階段相隔近二十年,兩者對墨學的看法有無不同?如果有的話,其基本差異爲何?又受何種因素影響?本文企圖對梁啟超墨學的內涵與演變作一描寫,來回答這些問題,再據以分析與評估他的思想。 作者認爲梁啟超的論墨之作一方面出於他對先秦學術思想的興趣,另一方面則反映出時代思潮的影響。在《新民叢報》時期,其墨學研究的主旨是爲現代中國國民與國家的建構,提供一個既植根於傳統又符合西方學說的理論基礎。至1920年代他的墨學不再具有那麼強的民族主義的色彩,而傾向於說明未來中國作爲一個政治實體,在文化上應有的特質,及其傳統根源。 任公的墨學研究反映三個一以貫之的思想特點,第一,他強調群己並重,而個人在此關係中有根本的價值;第二,他主張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調和;第三,他肯定宗教的價值。上述的特點顯示:梁啟超的思想雖然變化多端,也並非毫無缺陷,但卻是前後一致地,奠基於一些宗教、道德、政治與知識論的原則之上;他的這些原則,從今天我們所普遍接受的觀點來看是相當合理的。因此我們不宜將他一生在學術上與思想上努力的成果視爲膚淺、駁雜而不夠深刻,在二十世紀人類歷史上,他算得上一個既博學又敏銳的思想家。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清汪中(1965)。述學
清俞樾。墨子閒詁
清孫詒讓(1934)。墨學源流
清孫詒讓。籀膏述林
清魏源(1964)。皇朝經世文編

被引用紀錄


李慧伶、丁興祥、許育光(2019)。林獻堂自我認定的追尋與抉擇:心理傳記學研究生命敘說與心理傳記學(),41-69。https://doi.org/10.6512/lnp.201912_(7).0003
方俠文(2006)。梁啟超晚年(1918-1929)學術思想研究─以清代學術研究、先秦諸子研究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10216
洪巳軒(2019)。墨子對於「兼愛」之論理與實踐精神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58),1-38。https://doi.org/10.6276/NTUPR.201910_(58).0001
張錫輝(2000)。文化危機與詮釋傳統——論梁啟超、胡適對清代學術思想的詮釋與意義〔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04316
林碧琴(2014)。翻譯、語文實踐與國族想像-以嚴復、梁啟超、胡適為觀察核心〔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7437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