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198.146
  • 期刊

以佛教的死亡本質及生命無常觀點來探討死亡恐懼

參考文獻


江穎盈(2008)。大學生的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生命意義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夏允中、黃光國、謝碧玲、莊勝發、廖立宇(2012)。生與死:生命有限性促進生命意義。高雄行為科學學刊。3,143-157。
黃光國(2012)。由「渴望」到「行動」:論心理學的科學革命。本土心理學研究。38,131-149。
顏志龍(2012)。渴望心理學的科學革命:從「恐懼管理理論」的研究歷程反思心理學研究之現狀。本土心理學研究。38,103-129。
Becker, E.(1973).The denial of death.New York:Free Press.

被引用紀錄


呂惠敏(2015)。從「人間條件五」論中年男子的自我價值觀〔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5.00939
鍾文佳、郭怡芬、夏允中(2019)。建構儒釋道喪禮儀式的悲傷療癒歷程模式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4),59-89。https://doi.org/10.3966/172851862019010054003
張蘭石(2019)。宗教的四窗、四鏡、羅盤與黑洞:宗教自我曼陀羅模型的諮商應用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4),21-58。https://doi.org/10.3966/172851862019010054002
余易儒(2016)。新進醫務社工經歷個案死亡之經驗〔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13032017142456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