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142.146
  • 期刊
  • OpenAccess

文化形式的歸屬與意義:以大廍社區營造為例

The Ownership and Meaning of Cultural Forms: Experience of the Da-Buh Community Renaissance

摘要


本文由社區營造政策出發,探討大廍跟其周鄰的村落對於「花鼓陣」的文化詮釋與歸屬,所產生的分歧觀點,甚至衝突對立,提出文化形式歸屬建立在論述與文化意識性的再生產。論述仰賴政治、媒體、人物、文本以及範例等相互配合而成,大廍社區因社區營造論述使力之故,成就花鼓陣等同於社區文化符號。然而,對於未能掌握論述權的其他地方,則自我生產、強調且放大花鼓陣的意義,以另外的形式宣稱歸屬,取得花鼓陣的位置。因此,文化形式的歸屬是一幕幕動態的競爭現象。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王振寰(1996)。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臺北:巨流。
江中信(1997)。社區建築操作方法之研究:臺北紫星與雲林大廍個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文化政策白皮書。臺北: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臺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7)。全國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記事。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