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9.180.76
  • 學位論文

新住民婦女參加社福機構活動後其「社會網絡」變化之探討-以台南市某協會為例

A Study on Social Networks after Immigrant Women Join Social Welfare Organization: An Association in Tainan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 蘇文彬

摘要


研究背景 在台灣新住民女性隨著跨國婚姻人數的增加,已經躍升為台灣的第五大族群。然其來台後,在文化、語言、人際、生活適應等方面都面對諸多挑戰。 研究目的: 本質性研究目的旨在瞭解參加南市某一新住民社福機構女性之社會網絡的變化。 研究方法: 目的取樣來台至少三年、可以國台語溝通、來自大陸及東南亞,並參加此社福機構活動之七位新住民女性,以深度訪問法進行訪談。資料收集採單次或多次面對面錄音訪談法。並訪談機構兩位工作人員,以不同角度檢視之。 研究發現: 一、新住民婦女參與課程與活動後,多數對其社會網絡有不同的開展,拓展的廣度與密度,端視個人特質、新住民婦女在社福機構中所投入的時間心力,與所處的團體位置;若個人特質屬外向性格,投入時間越多,越容易至處在團體的核心位置,其社會網絡擴展的幅度也越大;反之則否。 二、新住民婦女參與社福機構活動後,在其社會網絡中的親屬關係、朋友圈、工作情境、鄰里與其他方面,對於新住民婦女的改變,可類分為幾種:「全面擴展」型、「正面生活」型、「資訊受益」型、「忠實參與」型、「應用所學」型、「技能創業」型「取得行動自主」型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王永慈 (2005)。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資料分析 。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4),3-31-25。
夏曉鵑 (2002)。流離尋案-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流離尋案-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藍佩嘉 (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
黃毅志 (2002)。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主觀意識。台北: 巨流。
王玉秀 (2012)。新移民女性識字學習方案規劃實施與成效評估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