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197.198
  • 學位論文

入戲成局:女性同性伴侶與原生家庭之間的關係與互動

指導教授 : 沈秀華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晚近台灣出現大量對於同志議題相關的研究,其中部分包含了同志的現身、同志親子關係和同志伴侶關係的議題。在各種研究中可以看到,這些議題的雖然被分開來討論,但在同志個人實際生活的情形中,卻是無法分開對待的。在這個脈絡之下,當前台灣雖然有許多對於同志伴侶關係的研究,或是同志在現身、親子關係上的研究,但是卻少有進一步討論當同志的伴侶遇上同志的家人會發生什麼樣的情形,同志伴侶要怎麼與同志個人的原生家庭進行互動的研究。 本研究欲提問:處於台灣脈絡之下,受到漢人父系親屬家庭文化和台灣同志文化兩種相異文化影響之下,實踐女性同性伴侶關係的個人與其伴侶,是否有可能建立家庭關係、與彼此的原生家庭關連,甚至有被納入家庭範疇的可能。本研究先針對實踐女性同性關係的個人現身與同性伴侶關係的現身做討論,認為過去多認為同志父母「不明說」的態度,其實對於實踐同性關係的個人和伴侶在展現彼此的親密關係上造成限制,使得女性同性伴侶關係無法現身。另外一方面,既然在國內外的親屬研究都認為親屬關係和家庭邊界,可以透過個人在日常生活的互動,有所彈性和調整。相對的,漢人的親屬研究也有認為漢人的親屬結構範圍有伸縮性的可能。那麼,在不同現身狀態下的實踐女性同性關係的個人與伴侶的原生家庭,是否也可以透過日常互動的方式,成為類似親屬的可能。所謂家庭邊界變動的可能,在遇到女性同性親密關係時,是否仍存在有改變的可能?在本研究中可以看到,女性同性伴侶透過日常生活的做家務、情感交換等方式,的確有被原生家庭接納的可能。然而這樣的關係仍會因為不同社會條件的改變而有變動的可能。

參考文獻


尹慶春、章英華(2008)。父系家庭的持續與變遷--台灣的家庭社會學研究,1960-2000。在謝國雄編著,群學爭鳴:台灣社會發展史,1945-2005 。台北市:群學。
王振圍(2010)。「疑性戀/流性戀」:青少年既疑且流的性別與情慾認同。未出版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高雄。
田芳華(1998)。自傳記憶與事件--生命史調查之應用。調查研究,6,5-38。
伊慶春、章英華(2008)。父系家庭的持續與變遷--台灣的家庭社會學研究,1960-2000。在謝國雄編著,群學爭鳴:台灣社會發展史,1945-2005 。台北市:群學。
朱偉誠(1998)。台灣同志運動的後殖民思考:論“現身”問題。臺灣社會研究(30),35-6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