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5.183
  • 學位論文

1920-1937台灣新知識份子思想風貌研究

指導教授 : 呂正惠

摘要


日據時期知識份子身為文化啟蒙、社會運動的意見領袖,足以在公共領域裡發聲、實踐作為,發揮影響力。本論文試圖透過整理、分析、統計日據時期知識份子在報章雜誌發表的文章、言論,並以民族主義為軸心,發覺知識份子豐富的思想內涵及其轉變。同時由於知識份子扮演社會精神文化建設的指導者、提供者,耙梳其言論當可窺知社會文化趨向,有助理解日據時期社會氛圍,釐清各期焦點議題所在及對文化運動、社會運動的影響層面,掌握當時台灣文化內涵與特質。 第一章漢文化的捍衛與凝聚,針對知識份子漢族文化認同的形成加以立論,說明當時知識份子在文化上認同漢族文化,卻尚無民族意識概念。而後從武裝抗日、儒學改革與漢文復興運動論述知識份子對於代表漢族文化的捍衛,以明瞭知識份子對於民族文化的態度與情感。 二章乃從文化啟蒙層面入手,從白話文運動、新舊文學運動,說明知識份子對於文化普及的努力,並由文化啟蒙、人格改造的角度,檢視西方個人主義思想對知識份子造成的衝擊與影響,而後探討具個人解放代表意義的婦女解放議題,並從中瞭解個人解放不外是民族解放的前提,個人乃為群體而效力。 第三章則論述新知識份子對於政治權利的追求,從民主思潮對知識份子的影響,而後分析代表民族運動的地方自治理念,並兼及民主運動的同化主義,而由文章數量與發表時間顯示,自治訴求漸為知識份子共識,可見知識份子雖受民主思潮影響,亟欲建設民主法法治的現代社會,但所強調者仍是民族革命。 第四章探討大眾文化與社會主義思潮,由於社會主義思潮重視無產大眾利益,在文化發展上也出現以大眾為對象的訴求,文化的權柄不再以知識份子馬首是瞻,台灣話文、鄉土文學、民間文學、普羅文學等都呈現了此「大眾化」趨勢。而主張民族解放者以民族革命為先,階級解放者則認為階級革命之後,自達成民族解放的目標。在爭論中,民族主義者漸納入了農工運動路線,向左翼合流。然而因日本解散民眾黨與對階級運動的取締,使得抗日的社會運動中輟,左翼力量受到壓制,戰場轉移至文學層面,路線再度回歸右翼。最後則論及世界主義的提出,隱含反日本同化因子,並具有掙脫文化、民族束縛的意味,呼應傳統強調人類尊貴性的層面。 結論則指出新知識份子在面對殖民統治強大的壓力下,根植於台灣現實的思想,展現了兩歧性與多重風貌,除了激起強烈的民族意識之外,亦關照傳統、本土,企圖保存、復興漢族文化,同時受西方個人主義、民主法治、社會主義等思想影響,以具體行動追求台灣的現代化,並以之對抗日本的殖民統治、同化政策,爭取社會、民族的平等,企圖跳脫日本壓迫,尋求台灣立身於國際社會的可能。

參考文獻


陳少廷編撰:《台灣新文學運動簡史》,台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第三次印行。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編:《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台北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張堂錡:〈周作人與個人主義〉,《鵝湖》月刊二○卷七期,頁6至13,1995年1月。
林國章:《民族主義與台灣抗日運動(1895~1945)》,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4年6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87年2月初版。

被引用紀錄


廖靜雯(2013)。「自由結婚」:日治時期臺灣的婚戀論述與實踐(1910-1930年代)〔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3.00532
林燕釵(2013)。陳垂映生平及其小說作品研究—從《暖流寒流》到〈鳳凰花〉〔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3.00138
莊謹如(2012)。白話字作家陳清忠與其創辦的《芥菜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71822
簡美秀(2014)。黃傳心的生平及其竹枝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8333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