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6.254.255
  • 學位論文

小國外交政策之研究—以冷戰時期的新加坡為例

指導教授 : 曲兆祥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大國由於擁有充沛的資源及影響力,因此在國際政治的舞台上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並且主導著國際社會的秩序。然而小國在與大國互動時,並非一直處於任大國宰割的地位。小國如何增加自身的能力,以在國際社會中維護國家的生存與安全,並且在與大國互動中爭取自身的利益,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本文中認為小國係指在相比較的情形下,脆弱性較高的國家。由於小國脆弱性高,可用資源不若大國豐沛,故小國在戰略的選擇與國家資源的運用上必須比大國更為謹慎,以避免造成國家的損失,並增加國家自身的利益。為達到此目的,當小國在與大國合作時,應該設法增加大國所能得到的利益;當大國準備對小國不利時,應設法增加大國該行為所必須付出的成本。透過對大國造成利益或成本的增加,小國在與大國互動時較能維持自身的利益與安全。 甫獨立的新加坡由於本身資源的匱乏以及土地面積的狹小,因此該時期新加坡在外交上最重要的目的,在於維持新加坡的獨立與安全。新加坡所擁有的資源中,最重要者在於新加坡的戰略位置優良;透過該項資源的運用,新加坡發展了自身的經濟,並且得與其他國家互動與合作。戰略位置這項資源之所以能為新加坡帶來龐大的利益,在於許多國家對於該項資源的需求與重視,以及新加坡係該資源的唯一供給者使然。透過資源的運用,新加坡與許多國家的利益緊緊結合,而使得自身的安全與利益獲得保障。

關鍵字

小國 脆弱性 資源 人民行動黨

參考文獻


王曾才(1993),《西洋現代史》,臺北:東華。
顧長永(2005),《東南亞政治學》,台北:巨流。
袁易(2005),〈「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之再審視:一個權力政治與身份政治的解析〉,《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42期,頁101-150。
陳勁甫、李樹幹(2004),〈中華民國嚇阻戰略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5期,頁1-25。
藍玉春(2004),〈歐盟尼斯條約評析〉,《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4期,頁73-94。

被引用紀錄


羅尹均(2015)。新加坡李顯龍時期外交政策之持續與變遷:小國外交政策分析(2004-2015)〔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2fTKU.2015.00225
黃政綱(2014)。小國的對外政策:兼論對美中臺關係的啟示〔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9293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