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3.223
  • 學位論文

從情境犯罪預防觀點探究國內詐欺犯罪之利益與風險-詐欺犯罪人的自我陳述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to investigate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domestic fraud crime : By fraud crimer self-presentation

指導教授 : 許華孚

摘要


綜觀臺灣社會自1980年代末期起,原本民風純樸的農業社會,因經濟發展起飛,遂漸發展為工商業社會,依據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之統計數據看來,1980年代末期當時呈現有「企業獲利下降,人民薪資上升」的現象,然也因經濟蓬勃發展盛況,逐漸造成貧富差距增加,於此同時,電信詐欺之經濟犯罪案件數量及遭詐騙金額急遽飛昇,據警政署統計數據,於2006年因電信詐欺案件所造成被害財損達最高峰(計遭詐騙金額高達新臺幣185.9億元),驚人且高踞不下的犯罪統計數據,必然引起國民恐慌,亦使政府相關機關投注高度重視及因應政策,然電信詐欺集團不斷愈發成熟,專業化、組織化、企業化的大規模發展,甚至目前跨國境化的電信詐欺集團組織已儼然發展成形,氣燄高張、惡性重大的詐欺犯罪行為,深刻重創國內經濟秩序、金融體系,同時亦嚴重損及國民對於政府之威嚴與信任感,更是危害我國法律在國際社會間的專業形象之重大威脅。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之深度訪談法為主,輔以文獻探討及官方資料分析(次級資料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訪談對象鎖定目前尚在國內各監獄內服刑之詐欺犯罪經驗豐富受刑人,透過耗時查閱大量詐欺犯罪人前科等犯罪經歷,運用立意取樣方式,針對11名有意願參與研究之研究對象,探討電信詐欺犯罪人之犯罪經歷、各犯罪情境之抉擇歷程,主要針對犯罪人之「生命脈絡與背景」、「犯罪動機與詐騙手法」、「犯罪後態度」等三大面向加以探討比較各犯罪人所獲取犯罪利益與所處犯罪風險,輔以研究者本身之刑事警察工作經驗,以期剖析電信詐欺犯罪整體過程與架構,並發掘目前國內法律對於電信詐欺犯罪的制裁力度及司法偵查困境。綜上所述,研究者透過蒐集相關犯罪統計數據、分析彙整及比較電信詐欺犯罪人訪談所述,根基於情境犯罪預防及相關犯罪學理論以印證及解釋電信詐欺犯罪現象,期能逐步實現犯罪學終極目標,對於犯罪防治尋求有效策略建議,並為司法偵查因應作為略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章振國(2014)。「全球化下兩岸打擊跨境犯罪之合作策略與挑戰」,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樹寰(2008)。「電信詐欺犯罪類型、特徵與防制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彭賢(2011)。「詐欺犯罪被害歷程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家聲(2014)。「台灣防治經濟詐欺犯罪策略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浚鋒(2009)。「電信詐欺犯罪模式與偵查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