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91.22
  • 期刊

創造與社區無間的校園環境-原住民學校社區化與族群認同:以台東原住民社區學校建築為例

摘要


在社會的急速變遷下,原住民社區逐漸失去其族群文化與傳統,使原住民學童的文化認同逐漸失落,因此,強化原住民學校與社區的結合,透過學校的機制加強與原住民的聯繫,重建原住民族的社區文化,以達到學校教育目標,有其價值與迫切性。 本文擬先說明學校與社區結合的理論基礎,繼而探討原住民族文化傳統建築特色與其建築意象如何展現在校園建築中,繼之以台束原住民社區學校為例說明之,最後並就原住民學校社區化之實踐作一省思與展望。

參考文獻


湯志民(2000)。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湯志民(2002)。台灣的學校建築。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汪明輝(1992)。鄒族久美方言之遷移―一個社區語言之社會、空間與歷史。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湯志民(2001)。校園文化藝術環境的建構。教育研究月刊。95,43-56。
湯志民(1994)。學校建築的人文教育環境規劃。初等教育學刊。3,237-264。

被引用紀錄


呂芷揚(2014)。合作建築於台灣的實踐過程之研究-以大專院校師生投入「義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1/NTUT.2014.00668
王滿馨(2011)。宜蘭縣國民小學優質教育學校環境規劃圖像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40774
連梓鈞(2011)。從語言接觸之觀點探討客家聚落的族群互動關係─以新屋鄉笨港村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1433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