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61.16
  • 學位論文

實踐策略,改變制度:工研院與創新前瞻機制的個案分析

Practicing Strategies, Changing Institution: The Case of ITRI and Advanced Research Program

指導教授 : 洪世章

摘要


本論文從一個成熟的組織場域出發,根據制度興業的理論觀點,同時採用策略實踐的分析方式,探討核心行動者(興業家)從事改變的動機以及如何運用策略,改變其所處的制度環境。基於提問的是「為何」以及「如何」的解釋性研究問題,引導本文植基於自然探究法的研究精神,實徵上,透過縱向長期的研究途徑,執行歷史導向式的單一個案研究,蒐集大量的初級與次級資料,探討工研院在1987年到2009年間,推動創新前瞻計畫,跳脫傳統科專計畫場域,促成台灣科技專案體系轉型的歷程。本論文發展出一個奠基於行動構面之「湊組–連介–溝通」策略模型與時間構面之「創新期–擴散期–正當期」所交織而成的分析架構,而此分析架構被用來描述與分析本文的個案故事。最後,從理論層次討論制度興業的動機、策略以及制度化的演化模式。

參考文獻


徐進鈺,1999,「流動的鑲嵌: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勞動力市場與高科技發展」,臺灣社會研究,35(1999年9月):75-118。
蔡偉銑,2009,「技術官僚與產業升級:台灣1970年代IC計畫的重新檢視」,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1卷第1期,頁25-99。
林宗弘,2008,「台灣的後工業化:階級結構的轉型與社會不平等,1992-2007」,2008台灣社會學會年會,台北:中央研究院。
朱博湧、熊杏華、林裕淩、劉子衙,2005,「非營利研發機構之智慧資本與績效評估:工研院之實證研究」,管理學報,第22期第3卷,頁277-293。
DiMaggio, P. J. 1988. Interest and agency in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L. G. Zucker (Ed.), Institutional Patterns and Organizations: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3-22. Cambridge, MA: Ballinger.

被引用紀錄


楊漪雯(2014)。創建產業鏈之策略:三維晶片的個案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4.00506
葉文勇(2013)。組織使命對非營利組織決策之影響—以工研院推動智權價值創造之思維與作法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3.00800
邱亦睿(2015)。臺灣發展型國家的消逝?工研院與半導體產業關係之轉型(1974-2014)〔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1858
黃鎮臺(2014)。政黨輪替與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的轉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0324
卓世傑(2005)。企業動態能耐與成長之共同演化模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5.10424

延伸閱讀